最新文章
Lequn Balay磊滾.巴萊 ─ 用傻勁打造一個泰雅的家
位於羅浮村社區的桃園縣復興鄉觀光導覽協會,以美好的山林為場域,提供以泰雅文化生活為主體的觀光導覽服務。串連著不同部落與據點,隨著季節與顧客需求調整,生態導覽解說、手工藝品、編織設計、獵人學校、風味餐點、祭儀舞蹈等等服務,串連出讓人流連忘返的感動。
在這裡,一群自稱熱情的傻子抱著「做就對了,什麼都不怕」的精神,信仰著「真正成功的人是幫助別人成功的人」,用傻勁打造夢想,期待能為族人創建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一直以來,缺乏在地產業都是部落不得不面對的困境。「山上沒產業,如何吸引年輕人回來?」復興鄉觀光導覽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鄉民代表的楊苔英提到,部落多是老人家和小孩,相關的產業淍零,文化的傳承無法延續。隨著這些年協會與志工共同努力,軟硬體設施逐步完善;透過許多資源的協助與培力,協會開闢客源,找到商機,才能逐漸化被動為主動,走上永續之途。
透過保存傳統的努力,協會得到了大家的認同,改變冷漠與自掃門前雪的心情,轉換成為主動詢問並號召志工一起加入幫忙。然而最讓楊苔英感動的是這些工作並不是老人在做,而是年輕人在做。因為唯有讓年輕人找回母體文化,文化才能夠源遠流長。
最困難的地方,就是我們最驕傲的地方
一開始因為協會缺乏行政人員而前來幫忙的亞戶 (YAHU) ,意外地參與了第一線與部落直接對話的工作。對她而言,營造部落最困難的點就是人的問題。她提到在部落裡雖然大部分的人都贊同保存文化和發展產業,但是一開始會先保持觀望的態度。
為了要了解部落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前理事長林一菊帶領著年輕人,趁著晚上族人都在家休息的時間,挨家挨戶去造訪部落耆老,和老人家聊天。透過照片和寶物的分享,除了找回部落的故事,也漸漸地讓在一旁觀看的人們打開心扉,願意認同協會的工作。
「然而只靠認同是不夠的。」亞戶 (YAHU) 提到,如果協會不能真正地給族人支持,一切的信任就會破滅。
曾有一次,因為某個補助計畫的主管單位延後撥款,造成該月份無法準時發放工作人員的工作津貼,而這會直接影響到夥伴們的生計。為此,負責計畫的亞戶 (YAHU) 到每一戶去說明並道歉。當時,便有許多人表示想要放棄的念頭。
隔了兩天錢進帳戶,亞戶 (YAHU) 便急忙的把錢送去給工作夥伴。當時有一位同仁把錢直接丟在地上,並且告訴她說,如果連這一點承諾和信任都沒有,憑什麼做下去?
亞戶 (YAHU) 強忍著難過不斷地致歉,把錢硬塞到同仁的手中並且告訴他:「如果現在我們放棄了,就什麼都沒有了。」亞戶 (YAHU) 回想,當她一轉過身來,淚水禁不住潰堤。心裡擔心著過去一切的努力都將化為泡影。
真誠的堅持終究改變了大家的想法,取得族人的信任。結果下個月要發放工作津貼時,竟然沒有人主動來要,就算晚一點發放也沒有人提出抱怨。當亞戶 (YAHU) 向之前的夥伴道歉時,得到的回應已經轉變為:「晚一點又不會怎樣?」
正因為部落的包容和年輕人的傻勁,才能走到今天。「最困難的地方,就是我們最驕傲的地方。」亞戶 (YAHU)提到,因為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要求一定要準時發放工作津貼,就不再有這樣的擔心,也唯有經歷過這些事情,才明白這個政策的重要性。
尋回在漢文化中消失的山林裡智慧的眼神
曾任協會總幹事的吉娃斯.瓦旦,原本對自身的泰雅文化並不了解,也沒有很大的認同感,雖然家裡希望她回部落,但是一直沒有動機。後來因為在外經商失敗回到部落,才開始慢慢找回與泰雅之間的連結。當時受到協會理事長的邀請,參加觀光導覽的課程,結果一次因為有人意外缺席,她臨時被通知直接在大溪上車帶團,就這樣一腳踏進導遊這個領域。
「回來是對的。」吉娃斯.瓦旦說。熱情開朗的她,曾在一次帶團結束時,一位熟悉原住民文化的網路作家竟然抱著她哭,並謝謝她們讓他看見她們對自身文化的熱情與喜愛,也讓他看見在台灣社會漢族群文化中早已消逝的泰雅的眼神。
用心經營協會的計畫,是一件快樂而不辛苦的工作。吉娃斯.瓦旦說,看到了部落的成長,也看到了希望。無論是導覽、務農或是手工藝品製作,她渴望每個人在家裡就能創造收入。為了進一步實現夢想,吉娃斯.瓦旦特別下山到旅行社工作汲取經驗,希望藉此了解相關市場的實際運作,為未來部落成立旅行社累積寶貴的資糧。
從一份關愛開始,大家一起來
簡媽媽是原住民的媽媽,因為婚姻之故來到原鄉,成為原鄉的一分子。她發現在部落裡斷層很大,接軌不易,有時就算有工作收入也很微薄,因此希望透過自己的小小心力來協助繁榮孩子們的家鄉。她帶著大家一起合作,用點心和食物做伴手禮,發展微型企業。
前理事長林一菊則感謝年輕人願意回到這個地方。她認為部落的文化,從外面的世界看,好像正在逐漸消失,但只要多認識,就會愛上這裡。她也認為讓各部落結合在一起,彼此合作才能夠提升競爭力。也許一開始大家都有不同的意見,但是團結起來就能形成力量。每一個朋友都是一項寶貴的資源,能夠善結緣,結善緣,就能發揮出可觀的影響力。
談到組織工作,她提到夥伴們平常都在吸收自己的文化並且共同分享。活動的設計與服務的呈現,都是由夥伴們自己合作。她在團隊的團結與熱情上看到了消失許久的活力與文化的生命力。
創造一個屬於泰雅的家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協會來說,資源是一直前進的關鍵,就算要成立一個簡單的工作室,沒有錢也很困難。與外地的旅行社接觸後,也激勵大家思考:「他們能,我們為何不能?」協會擁有比外面的旅行社更好的資源來串連,但只是缺乏機會。
為了讓部落的人可以站穩腳跟,經濟可以發展,並找回泰雅的家,協會希望透過資源連結,以旅行社的概念創造出一個社會企業經營的模式。而這個偉大的夢想,正凝聚著大家的心。
期待有一天,當人們想到泰雅就會想到復興區,想到復興區就想到協會。來到這裡,遊客會深愛泰雅的文化,並對這裡的生活有更深刻的了解。協會將整合所有的資源,創造最大的價值。把手中的牌(現有資源)打到最好,實踐真正富有夢想的行動。協會期許能結合更多人參與,符合各部落的不同需求並彰顯其觀光特色。
熱情的笑容,分工合作的團隊氛圍與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累積出協會最大的優勢。未來希望透過各種平台強化行銷,並提升各部落間的整合能力,讓更多人知道羅馬公路的美好。
因為真誠與願意分享的努力,桃園縣復興鄉觀光導覽協會有著當今部落間少見的連結與分享文化。毫無疑問地,獨特的泰雅文化是協會最初也是最核心的優勢。透過各部落與據點的串連,提供旅客一個多元且豐富的泰雅文化饗宴,也漸漸打開知名度。未來若能在既有的基礎上向前邁進,更進一步擴展與市場需求連結,提升服務的品質,強化經營能力與成本概念,有朝一日必能達成夢想,自給自足。
亞戶 (YAHU)(左)和吉娃斯.瓦旦(右)在團隊裡成長。
協會透過群策群力一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