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章

找回傳統技藝 行銷泰雅文化



找回泰雅技藝 傳承部落文化
居住在大安溪上游河階臺地與緩坡間的泰雅族,擁有讓人引以為傲的染織工藝技術和知識。1913 年,泰雅編織技藝因被日本殖民政府禁止而傳承中斷,泰雅族人尤瑪‧達陸有感於傳統技藝的失傳與沒落,毅然決然地放棄了穩定的教職,重返部落帶領族人找回泰雅族的編織傳統。
2002 年,尤瑪成立了「野桐工坊」,依循古法,從種苧麻、製麻線、染色到編織,每一步都以手工完成,讓消失近百年的泰雅編織技藝在部落復活,也讓族群找回自己最美好的根源。為了讓傳統的染織技術有新的出路,尤瑪成立「泰雅織物研究中心」、「泰雅染織工坊」,再成立「野桐工坊」,設立編織教室,培訓部落婦女傳統的織布技藝。
苗栗縣原住民工藝協會(以下簡稱協會)於 2002 年 8 月 5 日成立,主要宗旨:傳承泰雅傳統服飾工藝文化、相關文化研究調查及教育、推廣、促進國內外多元文化交流、傳承傳統文化等。協會目前主要以生產泰雅傳統染織工藝相關產品及博物館級傳統服飾重製工作為主,以獨特之技術與經營理念區隔市場,未來穩定的朝向社會企業的目標努力。
傳統精神與現代技術結合
2007 年起,加入勞委會(現為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使得染織工藝園區的開發計畫更加地穩定,大安溪流域也漸漸發展成為泰雅傳統染織工藝的發展區域,結合傳統精神與現代技術,創造出新的文化與生活型態。
協會結合政府資源與「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推廣泰雅染織文化。多元方案不僅僅只是提供一份穩定的工作,也讓多元進用人員學習到文化傳承的重要性,讓更多人加入復興原住民文化的行列,將這份榮耀傳承給子孫,將文化長長久久的延續下去。協會以經營管理的層面推廣泰雅文化,在研發、管理與行銷方面,有一套實際的作法,將泰雅文化成功的推展到現代社會中。
協會持續參加國內、外染織文物展覽增加國外訂單,以穩定收入,已逐漸走向財務自主的目標前進。另外,在員工培力協助作法上,協會由工藝師帶領,教導每個工法及設計概念,並輔導其考取證照。
在環境友善程度上,協會對於地方與原住民文化著力甚深,除了運用盈餘建置色舞繞民族文化學園,提供部落弱勢族群學齡前兒童之照顧,並培訓部落泰雅文化傳承之種子教師;以及直接促進在地就業,提升部落婦女經濟能力。另外,協會也突破傳統,以傳統民族工藝,結合數位知識、設計創意,持續於國際舞臺建立品牌知名度;與公部門和民間單位合作,如紡拓會、紡研所、輔仁大學等合作開發日用商品與傢飾布、服裝、飾品等具原物住民風格之產品,讓創意可被落實與執行。
協會致力於泰雅文化的發揚與行銷,持續傳統民族工藝的現代化產業發展與文化經濟傳承,使尤瑪的族人能回歸部落傳統、結合創新能力、達成經濟自主,開創現代泰雅文化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