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無尾港濕地生態教室,賞鳥外的永續商機
蘇澳鎮無尾港原本是近海漁民安居樂業的聚落,歷經日治時期引水至他方,造成出海口的水量銳減,後又因為颱風來襲改變河道影響,泥沙堆積嚴重,水流無法排泄,形成面積超過百頃的沼澤湖泊,後來卻成了候鳥棲地。1993年無尾港正式成為臺灣第一個水鳥保護區,同時也是賞鳥聖地。





NICE株式會社 蓋屋助弱勢 佛心公司的大阪老區創生記
進入21世紀後,位處大阪一隅的西成區開始面對城市老去的種種問題。這些看似難以解決的麻煩,卻在一家社會企業的手中得到解答。他們從住房開始,解決就業、建築老化、社區孤立難題,逐一擴大社企的影響範圍。



「樂高」建材可重組,打造建築業循環經濟
在紐西蘭,有一家社企用技術顛覆建築業。他們用可重複使用的木造構件,取代傳統的建築材料,從源頭開始就減少碳排。這樣的技術還能讓建材好拆解、易組裝,你可以隨意改造房子的空間配置,甚至把整棟房子拆下來,隨身帶著走!



濕盟的生態保育 讓洲仔濕地變身自然景觀樂園
社團法人台灣濕地保護聯盟(簡稱濕盟)與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處合作,認養經營管理面積9.1公頃的洲仔濕地,推出多種主題活動,帶領民眾與企業團體企業團體接觸、了解、體驗環境議題,是高雄首批認證適合進行自然環境教育、生態教育的優良場所。





雲林囡仔把廢校變基地 創造口湖永續產業
青蚶村為雲林縣口湖鄉內最小的村落,盛產文蛤、鰻魚與臺灣特有種的青蚶(臺灣厚蟹)。因少子化與人口外流,有49年校史的口湖國小青蚶分校已停止招生。2020年,當地青年接手廢棄閒置的校園空間,串連在地商家、青農、村民並引進政府資源,打造《覓海小徑—永續口湖海口基地》創立遊程品牌,力圖找回昔日榮景。





鹿港鎮景福社區發展協會 三輪車踩出人文新風景
從關懷、照護社區長者的本業出發,彰化縣鹿港鎮景福社區發展協會在政府輔導下執行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把來到文史重地鹿港鎮的旅客也納入服務,推出拉車導覽的行程,成為在地觀光行銷的「門面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