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搜尋
首頁 /文章搜尋
Change Please實現品質、價格、公益美好願景
人手一杯咖啡,是生意人的商機,也可以是街友的轉機。英國社企Change Please專收街友,訓練專業的咖啡沖泡技巧並成為行動咖啡師。每一杯咖啡的利潤都再度投入協助街友的計畫,至今協助超過500位街友重返社會。





找回生物多樣性的樂園—台灣山林復育協會
以推動天然林復育行動為使命的台灣山林復育協會,成立近6年來,目標是恢復山林的天然生態,找回生物多樣性。他們從台中大肚山起步,引進企業資源,並且教育人們:種樹救地球,不是種下會活的樹而已,而是要種「對的樹」,才能夠有永續生態。而未來,天然林復育產業將成形,帶動新一波就業機會。



逆轉人才荒的養成術—門諾基金會
門諾基金會深耕花東24年,總是期許自己前進資源最不足的地方,提供最溫暖的人道服務,也因此琢磨出一套置身勞動市場弱勢地位的人才養成術。執行長邱燕銀說,只要受訓者有心、有動機想學,門諾基金會就傾注心思和資源,提供一張就業市場的入門票。


重建生態 讓商業與環保完美結合
位於紐西蘭北島東側海灘的中間地帶,向西銜接大片緩坡草原和樹林,這裡存在著一片被喚醒的土地。2004年以來,34萬9,000棵本土樹木在這裡安身立命,鳥與蟲回歸,自然保護區成形,兼及永續的商業營運,將100%的利潤直接用於生態保護、文化和社區。Tahi是永續商業變革力量的鮮活例子。



從地方創生到自力創利 彰化大有社區拚轉型社企
近幾年,台灣政府提倡地方創生,最明確的任務目標是鎖定解決人口及就業問題,箇中關鍵就是找出可以永續的商業模式。彰化埔鹽鄉大有社區發展協會一路摸索經營26年,終於迎來2021年不再申請勞動部補助,要靠自己創利的經營模式,帶社區走進新的篇章。


竹科旁的新城社區 把年輕人拉回「黑糖的故鄉」
近十多年來,在專家背書黑糖營養成分更高的說法下,黑糖的地位鹹魚大翻身,也催生出日據時代便有「黑糖的故鄉」之譽的新竹縣寶山鄉復育蔗田、再造黑糖商機的計畫。原本是半門外漢的夫妻檔,一個發揮鍥而不捨的研發精神、一個採行商業知識的最佳實踐,攜手在做中學的過程中,為社區拚出一條生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