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尋

首頁 /文章搜尋

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貧窮
消除飢餓,達成糧食安全,改善營養狀況及促進永續農業
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各年齡層人群的福祉
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讓全民享有終身學習的機會
實現性別平等,提高所有婦女及女童的權力
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及環境衛生並對其進行永續管理
確保所有人都可取得負擔得起、可靠及可持續的現代能源
促進包容且持久的永續性經濟成長,以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讓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select
建立可抵抗災害的基礎建設,促進包容且永續的工業,並推動創新
減少國家內部及國家之間的不平等
建設包容、安全、可抵抗災害及具備永續性的城市和人類居住區
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採取緊急措施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
保育及以可持續方式利用海洋與海洋資源,以確保永續發展
保護、恢復及促進陸地生態系統的永續使用,永續森林管理,對抗沙漠化,終止及逆轉土地劣化,並遏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促進和平且包容的社會,以落實永續發展;提供司法管道給所有人;在所有階層建立有效、負責且包容的制度
強化永續發展執行方法及活化永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

點亮一盞燈 — 原愛工坊,家與文化的溫度

原愛工坊運用部落熟悉的布、木和食物等元素,發展具有文化特色的在地商品,並藉由提供就業就會,輔導並培力部落的父母親微型創業,當經濟安定了,家庭和孩子的心也安定了。更進一步促進部落回歸文化傳統,開始運作。
促進包容且持久的永續性經濟成長,以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讓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減少國家內部及國家之間的不平等
建設包容、安全、可抵抗災害及具備永續性的城市和人類居住區
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留住青年保存文化 小鎮文創用鄉鎮劣勢轉化優勢地方創生永續發展

南投竹山,古時森林茂密、水源豐沛,漢番各族在此激烈逐鹿。19世紀末,日本殖民政府相中當地林業資源,隨即平定居民反抗,並大量開採竹子,自此「林圮埔」便隨著這番事業更名為竹山。
促進包容且持久的永續性經濟成長,以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讓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建設包容、安全、可抵抗災害及具備永續性的城市和人類居住區

勝利身障潛能發展中心 推倒身障就業的高牆

常有人詢問打算找工作的身心障礙者說:「你們能做什麼?」張英樹總是反問:「我們不能做什麼?」其實,這不是賭氣之話,而是出自內心深處的疑惑。
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讓全民享有終身學習的機會
促進包容且持久的永續性經濟成長,以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讓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白米木屐村,用木屐走出社區的未來

社團法人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發展協會,透過發展木屐產業進行社區營造,並以「白米木屐館」的導覽解說、木屐工藝推廣和產品銷售,逐漸形成「白米商圈」。目前透過門、體驗服務與相關商品的銷售,達到自給自足。
促進包容且持久的永續性經濟成長,以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讓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建設包容、安全、可抵抗災害及具備永續性的城市和人類居住區

推廣綠色休閒,重拾人與人之間情感的連結

雲林縣口湖鄉金湖休閒農業發展協會,透過金湖休閒農業區的旅遊服務,整合在地農漁業特色產品、景觀、生態與文化資源,發展休閒觀光、生態教育與產業體驗。除了提供在地就業機會,發展並提升員工能力之外,也運用盈餘回饋鄉里,照顧獨居老人和特殊教育的學生。
促進包容且持久的永續性經濟成長,以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讓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建設包容、安全、可抵抗災害及具備永續性的城市和人類居住區

農村即是藝術 — 農村美術館,讓美好看得見

十幾年前,一群學生來到土溝,與社區居民共同探索社區的發展和未來。當他們嘗試用更大的格局來思考產業發展的限制,並向不同專業的前輩交流學習之後,發現只靠產品的銷售或是產業的發展,仍然不足以改變農村的困境。也許農村和農村生活的本身,才是核心。經歷了10 年社區營造,土溝搖身一變成為一座美麗的農村美術館。
促進包容且持久的永續性經濟成長,以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讓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建設包容、安全、可抵抗災害及具備永續性的城市和人類居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