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尋
首頁 /文章搜尋
善用SOP 培訓弱勢婦女變組織核心人才
長年在花蓮地區照顧弱勢兒童、少女與婦女的財團法人台灣基督教門諾會附設花蓮縣私立善牧中心,持續與時俱進,在弱勢婦女可以適應職場環境的前提下,提供職能輔導,並導入企業管理政策和人力資源制度,把救助志業擴大成多元營收來源的永續業務。
用企業思維 為弱勢兒少培養一技之長
以輔助教材起家的方嘉綺投身教育領域超過40年,深知廣泛引進民間企業與志工力量,激發偏鄉學童潛能,進而為他們創造更多可能性的重要性。財團法人熱愛生命文教基金會以行動教育孩童「自助人助」的道理,帶領他們踏上終結貧窮,邁向美好生活的道路。
地方創生多元發展,包下新竹寶山鄉民生計
新竹縣寶山鄉新城社區發展協會堪稱社區永續發展的資深代言人,於1994年成立,透過創造商業模式,每個月提撥20%盈餘回饋地方長者照顧。在成立30年後將主導權交給以農業、休閒為主軸的社團法人新竹縣寶山鄉觀光休閒產業文化協會,協力推動分工清楚,目標明確的商業模式,帶領寶山成就農村企業化典範。
在回收產業鏈 打造出創業育成商模
她辭去人人稱羨的銀行工作,在髒臭的垃圾山中挖掘出沒有人發現的黃金。透過回收,她同時解決肯亞的垃圾汙染、森林砍伐、邊緣婦女與青年的貧窮與就業問題,打造出全方位解決在地問題的理想社企。
Greyston 破除就業門檻 非典型聘雇翻轉弱勢
老牌社企創造「開放雇用」(Open Hiring)創舉,不必面試、無須履歷,只要想工作,就能獲得夢想中的一份職缺。40年來,把許多被社會拋棄的人們重新帶回主流經濟當中,連帶拯救這些人背後的家庭、社區,以一家企業之力創造出不可思議的社會影響力。
Pinnguaq科技力助攻 加拿大原民走進數位世界
在土地面積是台灣55倍、人口卻僅有台灣千分之一點三的土地上,一家科技化的社企希望改變當地居民的人生。他們帶來電腦知識,用網路在這片土地上架設起無遠弗屆的溝通橋梁,增強居民的STEAM技能,為居民開啟一扇通往新未來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