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搜尋
首頁 /文章搜尋
結合漁獵文化、產業與就業的轉型之路
遠在嘉義縣阿里山鄉深山的山美部落,有個已經成立超過30年的山美社區發展協會,雖部落位處偏遠,又屢遭天災蹂躙,守護家園和部落文化的意志,從未改變。近十多年來,透過文化導覽與漁獵遊程,點滴傳承部落文化,也為地方創造穩定的工作機會。



槓桿八斗子海洋資源與人才 從創生邁向創利
基隆市八斗子產業觀光促進會致力推銷在地自然風景與人文風情,不僅幫年輕的工作夥伴確立發揮潛能的職涯道路,也藉由專案合作培力薯榔染布種子部隊,在以海科館為核心的永續旅遊生態圈中,扮演有力的夥伴角色。



地方創生多元發展,包下新竹寶山鄉民生計
新竹縣寶山鄉新城社區發展協會堪稱社區永續發展的資深代言人,於1994年成立,透過創造商業模式,每個月提撥20%盈餘回饋地方長者照顧。在成立30年後將主導權交給以農業、休閒為主軸的社團法人新竹縣寶山鄉觀光休閒產業文化協會,協力推動分工清楚,目標明確的商業模式,帶領寶山成就農村企業化典範。





臺南查畝營青創聚落 靠文史藝術繪製時光旅圖
素以美食與古都聞名的大臺南地區,有源自阿里山山脈的曾文溪橫切其中而後入海,溪流以北慣稱「溪北地區」。在推動農村輕旅行的歷程,溪北的柳營擔任遊程據點的要角。如今有查畝營文史觀光協會串連旅遊、藝文、料理、體驗課程與當地商家、農民、返鄉青年攜手依循地方文化、歷史記憶的傳承,帶動周邊腹地再造柳營榮景。





崙內社區發展協會 靠百變花生妝點土庫觀光魅力
雲林縣土庫鎮崙內里一帶的土質屬於含砂量高的沖積土,利於花生的種植,居民為提升花生的經濟價值將其二次加工為花生糖,崙內社區發展協會結合在地特色活動與展售市集廣為宣傳,至今已有超過30家製作花生糖店家,逢年過節的訂單更是應接不暇,創造傳統農村多樣化的經濟來源。





彈弓、草編、糯米釀 一個貓公部落、多種玩法
位於花蓮縣豐濱鄉的貓公部落(Fakong,阿美族對「文殊蘭」的發音),坐落在阿美族聖山奇拉雅山的山腳下,是北往花蓮市、西越海岸山脈及花東縱谷、南鄰臺東的交通樞紐。同時集山林河海之境,正適合發展深度旅遊,只要跟隨在地部落導覽,不論是海洋探索、農遊體驗、縱谷森活,皆能感受自然山水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