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建議的文章
-
農村即是藝術 — 農村美術館,讓美好看得見
十幾年前,一群學生來到土溝,與社區居民共同探索社區的發展和未來。當他們嘗試用更大的格局來思考產業發展的限制,並向不同專業的前輩交流學習之後,發現只靠產品的銷售或是產業的發展,仍然不足以改變農村的困境。也許農村和農村生活的本身,才是核心。經歷了10 年社區營造,土溝搖身一變成為一座美麗的農村美術館。
-
一手換燈 一手種樹 DOMI 綠然能源志當綠色產業溫暖的推手
「末日之鐘」(Doomsday Clock) ,在2015年1月22日又撥快了2分鐘,距離象徵地球毀滅的午夜,只剩下3分鐘。這是美國芝加哥大學《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在考量氣候變遷加劇後所作的調整,也是自冷戰結束以來最接近末日的一次。
-
官田社區聯手產官學 把菱角殼變烏金
官田烏金團隊結合產業、政府、學校及社區,開發專利炭化製程,將原為農業廢棄物的菱角殼炭化成符合國際規範的「菱殼炭」,可淨化空氣、水質及改善土壤,應用相當廣泛,達成空氣到水再到土壤的充分循環利用。不僅為社區帶來就業機會,創造經濟價值,也讓農村生態得以永續。
-
600人社區,點燃社造薪火 ─ 一包米的力量有多大?
在台南鄉下一個僅有600人的社區,卻創造出台灣社區營造的一段佳話,它是位於台南後壁的仕安合作社。仕安合作社的理事長廖育諒不僅開店,同時也務農,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對仕安社區的無私奉獻,在他的努力下,仕安合作社已經成為台灣農村再造的一個標竿,為鄉村農民創造出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