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建議的文章
-
復刻「採菁打藍」工序 重現暖暖藍染榮景
為了保留基隆暖暖山區的傳統藍染產業文化,基隆市傳統文藝農業協會由老帶少,青銀共創,使用200年歷史的古蹟菁礐池,開發出藍靛染料製程的體驗活動及各種藍染藝術文化商品,讓藍靛技法得到傳承,也創造了青年就業的機會。
-
為他人的夢想而存在 ─ 用陪伴改變未來
台南市新化區的舊名「大目降」,從西拉雅語Tavocan 音譯而來,是台灣17世紀時西拉雅平埔族的聚落名稱,意指「山林之地」。台南市新化社區營造協會以大目降文創業發展為基礎,運用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及「培力就業計畫」資源,建立自有通路和市集
-
112年4月社創推廣訊息
112年4月社創推廣訊息整理,歡迎社會創新組織參閱,如需洽訊,請洽文內各聯絡窗口,謝謝。
-
一座生態養殖漁場 啟動地方創生 ─ 波蘭Trout Ojcowski母女檔把廢地變黃金
歐洲2018年女性農民創新獎得主薇格,幾年前來到波蘭南部小鎮接手廢棄漁場,以遵循自然的理念養殖褐鱒,並重拾料理傳統手法經營餐廳,結果不僅成為知名度遠播的休閒漁場,更帶動了一個小鎮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