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建議的文章
-
授人以漁 圖文編輯轉化為商品
在網路快速發展、文字閱讀人口下降、紙媒影響力逐漸式微的年代,報業和出版社都在夾縫中求生存。在這艱困的紙媒寒冬,出身物理系的李取中卻力排眾議,創辦《大誌》雜誌,為街友創造了溫暖的就業機會。
-
600人社區,點燃社造薪火 ─ 一包米的力量有多大?
在台南鄉下一個僅有600人的社區,卻創造出台灣社區營造的一段佳話,它是位於台南後壁的仕安合作社。仕安合作社的理事長廖育諒不僅開店,同時也務農,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對仕安社區的無私奉獻,在他的努力下,仕安合作社已經成為台灣農村再造的一個標竿,為鄉村農民創造出嶄新契機。
-
故事行銷夠給力 把「黃荊」變黃金
屏東內埔鄉一個少有人知的隘寮村,一個外地嫁來隘寮的媳婦,帶領起社區的改造,開發出以黃荊為主題的特色產業和地方遊程。靠著行銷頭腦﹅不放棄和行動力,打拚十多年,只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隘寮,想要讓孩子能勇敢的說出:「我是隘寮人。」
-
竹科旁的新城社區 把年輕人拉回「黑糖的故鄉」
近十多年來,在專家背書黑糖營養成分更高的說法下,黑糖的地位鹹魚大翻身,也催生出日據時代便有「黑糖的故鄉」之譽的新竹縣寶山鄉復育蔗田、再造黑糖商機的計畫。原本是半門外漢的夫妻檔,一個發揮鍥而不捨的研發精神、一個採行商業知識的最佳實踐,攜手在做中學的過程中,為社區拚出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