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良好工作
8.良好工作
專訪臺東縣原愛工坊協會(向陽薪傳木工坊) 前任理事長鄭漢文 現任理事長黃清泰
撰文/黃子嘉 攝影/黃子嘉
莫拉克風災後,台東海岸線滿滿的漂流木令人怵目驚心,不過數量龐大的漂流木也成為多良部落的就業契機。利用廢校的多良國小成立的向陽薪傳木工坊,提供多良部落最多的就業機會,部落民眾學習木工、認識木材,甚至開始發想創作,讓木工坊成為多良部落的經濟領頭羊。
多良車站美景聞名,莫拉克風災再創契機
南迴公路上的多良車站,因為搭車民眾少車站遭裁撤,不過裁撤後的多良車站沒有旅客,依山傍海的景觀依舊,反而變成鐵道迷口耳相傳「最美麗的車站」,讓更多遊客慕名而來,車站遊客如織,比裁撤前還熱鬧。
遊客漸多的多良車站,其實並未為部落帶來轉變契機,多數遊客等待火車通過、拍照後離去,並未真正認識多良,在部落消費並不多,反倒是令人聞之色變的莫拉克風災,竟為部落帶來危機變轉機的契機,點燃多良部落的產業生機。
8年前莫拉克帶來的強風豪雨讓山區悲鳴,滾滾洪水挾帶大量石塊、樹木等,全都奔流到太平洋才停歇,莫拉克後台東海岸滿佈的漂流木,至今仍讓台東民眾歷歷在目。在莫拉克後,原愛工坊協會、清華網路文教基金會、台灣好基金會等單位決議善加利用漂流木,他們尋尋覓覓,決定在已經廢校多年的多良國小成立向陽薪傳木工坊,利用漂流木創造就業機會。
原愛工坊是由時任金峰鄉新興國小校長鄭漢文在10年前成立,鄭漢文成立工坊的初衷就是要讓部落民眾有工作,穩定經濟協助民眾自立、健全家庭功能,進而讓學童課業成績可以進步,工坊可以學習一技之長;加上東海岸常常有漂流木可用,材料來源不虞匱乏,因此成立原愛木工坊讓部落男子可以學習木工,原愛布工坊則讓部落女子學習縫紉、刺繡。
在莫拉克前,原愛木工坊原本僅有砂輪機,木工坊的作品都需要大量人力手工製作,莫拉克後,在多方經費挹注下添購許多木工機器,由原愛成立的向陽薪傳木工坊成為設備最齊全、南台東的木工重鎮。原愛的木工工作也大都轉移至向陽薪傳木工坊,擔任10年的原愛工坊協會理事長鄭漢文在今年卸任,將理事長職位交給台東的老木工人黃清泰。
向陽木工拚開放,原民返鄉再出發
黃清泰在台灣木工界桃李滿天下,學化工的他「半路出家」,在天主教公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的協助下,特地遠赴瑞士從基本功開始學習木工技術,還到德國交流。紮紮實實的將木工技術學透徹,回到公東高工不久也接任校長工作,「師徒制」和「紮實的技術」就成為公東木工的招牌,也讓公東木工名聲格外響亮。至今全台仍有許多公東出身的學生,在木工產業發光發熱。
黃清泰雖然年事已高,還是常常自己動手做木工。(黃子嘉攝)
黃清泰(左二)常與木工坊的木工討論,進行商品改良。(黃子嘉攝)
黃清泰已經高齡83歲,但他每週都定期到向陽薪傳木工坊了解工作狀況,並時常與工坊的工匠們腦力激盪,設計各式的木工作品。黃清泰說,木工學的是技術,但只要每天做,技術熟練後,會有很多天馬行空的創作及想法。技術是一切的根本,有技術才能創作,也能開創屬於自己的天地。
「向陽薪傳木工坊是開放的,都歡迎民眾來學木工!」黃清泰表示,木工坊擁有各式的木工機械,木工坊的目的就是要促進就業、學習木工技術,因此民眾有興趣都能到木工坊學習,惟部份木工機械有危險性,因此需要純熟的技術才能操作。
黃清泰(左)不吝指導年輕木工,常常可以看到一對一教學。(黃子嘉攝)
「這是在地就業的工廠!」黃清泰說,莫拉克風災後台東的需求被看見,成立木工坊的目的,就是要讓年輕人回鄉就業。年輕人可以在工廠學習技術、販售商品,讓原本只有老人與小孩的多良部落,可以充滿生氣,家庭也能生氣勃勃。
黃清泰指出,50、60年代台灣許多家庭客廳即工廠,大家一起拚經濟,他希望可以透過向陽薪傳木工坊,重現當年大家一起奮鬥、拚經濟的情景,把向陽薪傳木工坊當成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穩定部落經濟、留住人才。
勞動部提供資源,經營項目增多元
目前向陽薪傳木工坊除了有木工作品販售外,還有提供簡單的麵包、飲料等,熟門熟路的遊客並不會只在多良火車站等待火車,拍拍照片就離去,往上走到更高的向陽薪傳木工坊視野更遼闊,坐在樹下喝飲料吃麵包,欣賞湛藍海景、蜿蜒的公路,坐著歇息、聊天,更能感受到台東的愜意。逛逛木工坊的作品,利用榫接製作的家具、生活用品堅固耐用,多了一股紮實、牢靠的質感,不落俗套更能顯出擁有者的獨特品味。
向陽薪傳木工坊增加部落民眾就業、穩定部落經濟的宗旨,與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培力就業計畫不謀而合。兩單位合作多年,向陽薪傳木工坊也一直都是方案執行的優等生。目前培力就業計畫除了培育更多木工師傅外,包括木工展售、解說員等人才也都持續養成,由工坊帶領部落拚經濟。
黃清泰強調,目前工坊中有許多他在公東時期的學生,在工坊一段時間後,許多學生想尋求自立的機會,他都鼓勵他們多出去闖,只要帶著一身的技術,加上創意及想法,未來都能走得更遠。
向陽薪傳木工坊還肩負社會責任,6年前日本311大地震後,黃清泰也帶著木工團隊遠赴日本,協助災民們重建家園。黃清泰強調,向陽薪傳木工坊由社會愛心捐輸所成立,這份善心也應該回饋社會、有能力就應該要付出。木工團隊連續三年前往日本,在重建告一段落後才停止。
對於未來的計畫,黃清泰強調多良部落的排灣族人,天生對於木工雕刻擅長,也有許多圖騰可以創作發揮,因此要以向陽薪傳木工坊為起點,吸引鄰近更多部落民眾加入,從學習一技之長開始紮根,創造個人價值、穩定部落經濟,讓青年可以返鄉創業,甚至形成木工產業聚落,讓木材不只是木材,而是點燃部落經濟的薪柴。
向陽薪傳木工坊用榫接製作的櫃子,加上自製的彩色玻璃,商品讓黃清泰也非常滿意。(黃子嘉攝)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