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中市梧棲區下寮里早年是台灣中部重要漁村之一,1976年台中港建成後,下寮里正好位在港區裡側,漁村風貌逐漸消失。
一面彩繪故事牆 激起社區動員力
2016年,為了改善社區髒亂點,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常瑞和總幹事蔡正元號召居民進行空間改造,在兩個星期內共動員200多人次志工,以舊報紙、牡蠣殼和卵石為媒材,彩繪下寮早年早期抓文蛤、牽罟、插蚵枝和蚵棚的傳統生活樣貌,將原先廢棄老宅外觀變成一整面立體浮雕彩繪牆。整個下寮里居民的文化記憶和凝聚力瞬間被喚醒,成為地方創生的開端。
其實,下寮社區發展協會本來就很活躍,不只設有老人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還組成太極班、長壽俱樂部、環保志工隊、關懷志工隊等社團,但因活動多屬小型,居民只覺彼此往來活絡,沒想到大型動員的參與度也能如此熱烈。
「故事牆彩繪期間正好遇到梅雨季,參與的里民一起克服各種氣候難題,最後看著同心協力的成果,大家突然像被自己啟發了,覺得下寮社區還可以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時任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現為總幹事的陳常瑞說。
在這樣的起心動念下,陳常瑞找來具有社區總體營造背景的梧棲南簡社區發展協會秘書蔡佳君討論,希望能構思出適合下寮社區永續發展的營運模式。蔡佳君評估,台中市海線地區較少見到青年地方創生的案例,若能建構一個兼具文化調查、社區服務與青年就業培力的營運模式,應該不只能讓社區發展協會永續營運,還能帶來青年活水,遂於2017年以「海口腔青年地方創生」為主題,申請加入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多元就業方案經濟型計畫,從無到有,為下寮社區打造往社會企業雛形。
「海口腔青年地方創生」的商業模式是,把地方特色轉譯成商品販售,賺取合理利潤。商品主要包括地方遊程、特色商品、文化體驗等三種類型,並藉由青年參與及居民協力,進行閒置空間改造和廢棄物再利用。
盤點地方資源 化作多元商品
海口腔青年地方創生從2018年正式運作。2019年,團隊先盤點地方資源,並開發設計各種遊程、特色商品、文化體驗課程。2020年,海口腔首度推出遊程產品,每人收費850元。在遊導覽員帶領下,遊客騎著自行車在下寮社區周邊一日遊,參與養蜂、製作鹹鴨蛋、火龍果採收和製作體驗等。遊程客源主要來自學校和機關團體,參加人次逐年成長。2020年只販售4到5場,每場約25人參加;2021年四季都有遊程,2022年則是每週都能出團。
在特色商品方面,海口腔團隊發揮設計長才,並徵集社區婦女加入製作團隊,從2019年開始販售商品。「簡單來說,我們的特色商品分成『吃的』和『用的』兩類。吃的商品,曾經製作過烏魚子、炒米仔、媽媽的手路菜、海味肉粽、年節禮盒等。」現任督導的蔡佳君說,團隊會先將商品統一規格化,再邀請社區媽媽協力製作。
由於下寮漁村過去有漁網編織的產業,再加上日治時期當地婦女多以藺草編織貼補家用,所以「用的」特色商品就選擇「藺草編織」和「漁網編織」為主力,再搭配團隊設計的手機架、名片夾等木工商品。
在文化體驗課程方面,團隊開發出清明節捲潤餅、製作虎爺香包、綁海味粽子等,每次體驗時間不到1小時,定價在150元到250元之間,吸引時間有限的遊客。
強化人才職能 青年與社區雙得益
海口腔青年地方創生計畫的另一個特色是,人才培力採青年就業和地方居民培力雙軌並進的方式。
依照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多元就業方案經濟型計畫規定,2019年剛成立時,政府補助3個社區行銷人員和1名專業經理人的薪資,讓團隊聘請失業青年參與地方創生團隊。到2022年9月為止,社區發展協會總共聘有8名員工,其中5名來自多元就業方案補助。
為了提高職能培力效果,下寮社區發展協會特別為員工規劃每年40小時的內訓課程,內容包括在地資源、導覽解說、行銷課、組織課等。師資則來自於附近農會、老街藝文協會、大學觀光系教師等。因為每位青年的專才和興趣不同,社區協會也會依照他們的意願,調動職務。
社區發展協會也為地方婦女開設藺草編織培力課程,藉此傳承編織技藝,也創造婦女收入。目前已有包括家管、上班族等20幾位婦女參加,她們普遍反應,能夠在學習中賺取勞務所得,非常開心。
另外,為了讓遊程商品永續發展,社區發展協會也進行解說員培力。到目前為止,共30多位居民參與,其中10位已可上線解說。「因為聘雇的都是年輕人,整個社區充滿青春氣息,志工、婦女、銀髮族都感染了活力,更加積極參與各種活動。」陳常瑞說。
老店老故事改造計畫 世代交棒有望
海口腔計畫預計10年後可以達到自給自足營運,2023年達到營運資金50%由盈收支付的目標。也因此,團隊特別著力在商品銷售上,除了積極到台中與彰化各地的市集擺攤,也成立自己的網站販售。2022年11月,更將開設一個名為「街仔屋冊店」的複合性經營書店,當作銷售門市。
「賣東西真的很困難,因為散客開發不易,團隊目前鎖定公所、農會、學校等團體客源,藉以拉高業績,並建立品牌形象。」蔡佳君說,雖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營收沒有辦法依計畫百分之百達標,但團隊總不斷調整和檢討,例如手工藺草編織和漁網編織無法在短時間內拉大產能,就改以設計文創商品為銷售主力,設法提高營業額。
另外,團隊也積極進行下寮社區空間改造,希望能活化地方、帶來遊客。在海口腔團隊成立的3年多時間內,已完成棲北路腳踏車店、剃頭店、鐵工廠、漁具店、巴士公司等5個「老店老故事」店面改造,每家老店外觀都增添了文青風視覺效果,也設置老店故事牌。
短短4年多的時間,從一面彩繪故事牆,到成立海口腔團隊,規劃出讓社區可永續經營的商業模式,陳常瑞看到地方傳承與發展交棒有望。
「對於海口腔團隊的青年們,我只能用『非常滿意』來形容。地方的阿公、阿嬤見到團隊充滿拚勁,也常向他們打氣。」陳常瑞說,老成終會凋零,但年輕人永遠是社區活水,只要讓青年有參與地方營造的機會,傳統文化和產業就永遠不會凋零!
梧棲區下寮社區發展協會(海口腔)官方網站
大家常說「老屋活化」,下寮社區就好像是一座老屋,年輕人進來之後,注入新活力,下寮社區整個老屋也整個被活化起來。
~陳常瑞,梧棲區下寮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商模圖

▲2016年,梧棲區下寮社區發展協會動員志工,將廢棄老宅外觀改造成立體浮雕彩繪牆,居民凝聚力瞬間被喚醒,成為地方創生的開端。

▲梧棲區下寮社區發展協會創立海口腔Hi culture品牌,青年團隊時常到各地市集擺攤,販售特速商品。

▲海口腔團隊組織地方婦女,開設「藺草編織」培力課程,傳承編織技藝,也創造婦女收入。
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案例故事
撰文:韓新月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