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文化
以發揚在地文化,傳承在地工藝,培育在地人才為使命的新竹縣柿染文化協會,從既有的元素中發掘出新的資源,透過研發、培訓與文創商品製作,開發並推展柿染產業。希望透過柿染的文創商品,吸引年輕設計師參與設計與研發,並提供社區媽媽參與生產與製作的機會,也希望結合柿染,將在地客家文化與特色產品行銷國際,成為實現夢想的舞台。
發現柿染
新竹的九降風(農曆9 月與霜降節氣時的東北季風),為在地帶來了兩個寶貴的禮物,一個是米粉,另一個則是柿餅。因為乾燥的九降風,具有自然風乾的效果,創造出這兩種在地的好滋味。然而這貌似傳統的柿餅產業,卻在兩位有心人的努力催生之下,轉化成為另一種全新風貌的文化創意素材,那就是柿染。
10 年前新埔鎮公所農業課的蔡玲慧,為了探尋在地文化產業發展的可能,來到了味衛佳柿餅工廠。蔡玲慧意外的發現在工廠的柱子上,留有許多深淺不一的手印,於是好奇地詢問原因。原來劉老闆的媽媽,生前常常坐在柱子旁邊削柿皮,因為年紀大行動不便,因此起身時需要扶著柱子,於是便在柱子與衣服上留下了柿汁的手印,而這些柿汁日積月累,就變成斑駁的歲月痕跡。當柱子與衣服沾上的柿汁以後,卻難以清洗,並且還會隨著時間愈來愈深。蔡玲慧心想,這不就是最天然、最環保的染料嗎?而這個起心動念,開啟了新埔發展柿染的契機。
為了進一步探索柿汁做為染料的可能性,蔡玲慧努力尋找資料。她發現日本的柿染技藝已經非常成熟,而台灣唯一的研究就只有陳景林曾經發表過的一篇論文。為此,蔡玲慧特別連繫了時任樹德科大流行設計系專任助理教授的陳景林,在她的邀約之下,得到了陳景林的大力支持,願意到新埔來分享並且開授相關的課程。
從柿染班到協會
因為蔡玲慧與陳景林的努力,2005 年新埔開設了第一期的柿染班培訓課程。柿染班由新埔的社區媽媽和柿餅業者共同參與,開始學習染織的相關技藝。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陳景林和學員不斷彼此切磋,腦力激盪,尋找柿染的各種可能性。而在柿染班的成果展時,有不少人問起是否可以購買相關的產品,因此強化了大家對未來市場的信心,並且思考未來量產製作以柿染元素相關文化創意商品的可行性。
柿染班在產業發展協會下運作幾年之後,隨著人力與技術逐漸成熟,2010 年2月「新竹縣柿染文化協會」正式成立,並專注於柿染手工藝的研發、創作與推廣。並從隔年開始,透過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支持,協會有足夠的人力持續發展,穩定成長。
一直苦無固定空間工作的協會,也在新竹縣政府以及新埔鎮公所的協助下,順利借用原仁愛之家的閒置辦公場域作為染坊基地。在這裡除了有戶外晾曬場地與工作室之外,也打造了優雅的展示空間與DIY 教室。
連結與深耕
柿染產業的發展,有助於改善在地柿農的生計與環境。柿染的原料,主要是利用柿餅製作過程中所產生的大量柿子皮,加工提煉出柿染料。這些柿子皮或是尚未成熟的青柿,過去都會當做垃圾或是堆肥處理,柿染的開發帶給它們新的價值與生命。過去協會曾向中南部柿農採購柿果,後來決定優先以在地柿農的柿果為主。協會專案經理徐春景回憶,曾有一次一位年逾七十的老農帶著受颱風影響掉下來的柿果來到協會,詢問是否能提供協助,後來協會直接購買掉落的柿子,也緩解了老農的困境,之後協會每年持續和他購買整理下來的柿子,增加老農額外的收入。
目前,協會的柿染產品,除了接受公部門與企業的訂單,或參與大型活動市集之外,也能在關西休息站和第一航廈的攤位購買。協會也和在地企業策略合作,提供遊客DIY刷染與煮染等不同的體驗服務和精品的販售。為了發揚在地文化、傳承在地工藝、培育在地人才,協會除了持續開發柿染商品,推廣DIY 體驗活動之外,也思考著更進一步與在地生活與文化元素結合,並且規劃在適當的地點開設直營店面,讓更多人認識柿染、親近柿染,進而愛上柿染。
未來,協會希望能夠搭建一個舞台,讓在地有想法、有設計感的年輕人能夠發揮自己的專業、做自己的設計、實現自己的夢想,並且玩出不一樣的天空,而不需要一定要到園區才有工作機會。同時,在這裡有一群較為年長的社區媽媽們,可以提供專業的縫製與染織技術,與設計師共同製作,並完成作品。
以柿染圓夢
談到未來,徐春景有許多的夢想。曾有一次她參加了一場高水準的服裝秀,激起了她「有為者亦若是」的鬥志。她希望有朝一日協會也能夠在新埔主辦以柿染為主題、具有國際水準的服裝秀。透過這個大型活動,除了介紹新埔的美好,也能夠帶動周邊產業一起發展。
徐春景也期待柿染能夠成為新埔在地文化與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並且把現有的基地打造成一個文化創意園區和創意市集。在市集裡,品茗坐在用柿染所搭建的茶席中,泡著在地生產的東方美人茶;遊客在客家音樂與歌謠聲中,品嘗著柿餅,購買市集中各種社區的產品與柿染的產品。
協會透過柿染的開發,除了促進在地就業機會,賦予廢棄的柿子皮新的價值之外,也創造出新的文創元素。未來,協會將持續強化行銷設計能力,與設計師合作,結合不同的素材和文化元素,開發出更多產品。並且逐步透過品牌化的經營,提升設計質感、開發市場與量產相關產品,朝自給自足的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