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優質教育
4.優質教育
撰稿人/馬儷維
「每個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出自於 1948 年聯合國大會宣布《世界人權宣言》第二十六條。在《世界人權宣言》不分性別讓每個人都能去上學及學習。然而在開發中國家,女性完成12年基礎教育比率並不高,因為文化、宗教、及經濟等因素被迫中途輟學,當中不少年紀不到 18 歲就被迫結婚,因此產生許多社會問題,如:增加早產率、提高罹患愛滋病的風險;因為教育水準不高,大多只能做勞動力工作,貧窮問題因此延續,無法根本解決貧困問題。在巴基斯坦同樣面臨以上女性教育問題,但有一位女孩不願意默默接受上述事實,她選擇挺身而出,站出來解決此社會問題。
她住在南亞的巴基斯坦史瓦特地區 (Swat District) ,這裡是以自然美景著稱的地方,有小瑞士之稱。但激進份子當權,恐怖攻擊與暴力事件劃破史瓦特原有的寧靜,並且以宗教名義反對女孩上學。她為了自己及當地女孩能順利上學,11 歲時在 BBC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發表專欄,寫下塔利班組織禁止女孩受教育的情況。同時在公開場合發表演說,為女性受教權而奮戰。這位女孩就是馬拉拉․優薩福扎伊 (Malala Yousafzai),致力於為女孩受教權發聲,卻引起塔利班的反感而成為被攻擊的目標。2012 年十月在前往學校的公車上,她的左眼眶被槍擊中,子彈穿過腦部,生命垂危,在多位醫生的搶救下奇蹟生還。即便遭此事故,她並沒有因此放棄,經歷幾個月休養與復健,仍持續投入爭取女性受教權的活動。同年她創辦「馬拉拉基金會」(Malala Fund),援助開發中國家的女孩上學讀書。她的努力得到國際肯定,2014 年獲諾貝爾和平獎,成為此獎創立以來最年輕的得獎者。她曾說:「那是我們最強大的武器。一個孩子,一名教師,一本書和一枝筆,就可以改變這個世界。」[1]馬拉拉基金會推動並提倡女孩 12 年免費、安全、有品質的教育。
左邊第三位為馬拉拉基金會共同創辦人─馬拉拉․優薩福扎伊 (Malala Yousafzai),說:「在巴西,原住民和非裔女孩處於社會邊緣人,很難完成學業。」
馬拉拉基金會透過網路力量傳播「女孩上學」的價值,擴大社會影響力,基金會除了鼓勵個人及企業捐贈,同時也鼓勵分享馬拉拉故事連結及網站,讓更多人了解女孩上學的重要性。2019 年在阿富汗、巴西、印度、奈及利亞、巴基斯坦及敘利亞等 6 個國家,與當地民間組織、私部門與政府合作,推動 12 年免費、安全、有品質的女性中等教育,並且以高爾瑪凱網絡計畫[2] (the Gulmakai Network) 提供資金與資源給這 6 國當地的教育工作者及改革分子,協助推動女性教育,因為他們最了解自己地區的狀況,也能想出因地制宜的解決方案。這 6 個國家大致從校園環境、傳統觀念與國家政策 3 個方面進行改革,排除「看得見」及「看不見」的障礙,讓女孩可以順利上學。以下介紹高爾瑪凱網絡計畫資助這 6 國民間組織推動女性教育例子:
1. 改善校園條件,提供更友善的學習環境
在開發中國家導致女孩無法上學的因素很多,例如:因為文化風俗不同,較為保守的國家反對男教師幫女孩上課;而有些地區學校很少,必須走好幾里路才能到學校;或學費高昂但教學品質低落的環境,成為女孩上學的阻礙。為了讓女孩順利上學,這6國地方組織在高爾瑪凱網絡資助計畫下,找出解方排除這些障礙,例如:「為阿富汗而教」 (Teach For Afghanistan,阿富汗的教育機構) 成功向政府爭取栽培且錄用更多女教師。此外,在巴基斯坦的開伯爾-普什圖省[3],馬拉拉基金會支援當地非營利組織「達娃盧」 (Da Hawwa Lur,意為Daughter of Eve),此組織為女子學校向地方政府爭取更多預算,藉此提供就學者免費的交通工具且提升校園環境條件。在奈及利亞卡杜那州 (Kaduna State),同樣為了提供女孩有更好學習管道而奮鬥的非營利組織還有「女性教育中心」(Center for Girls Education) ,2018 年發起遊說運動,成功說服當地政府降低學費,並確保教育品質。
2. 利用網路課程,彌補學習落差
除了不友善的校園環境,跟不上學業進度也會造成女孩無法持續就學。以在黎巴嫩的敘利亞難民為例,戰亂讓敘利亞難民被迫離開故鄉,遷移至黎巴嫩,即使有機會返校學習,但語言的隔閡及不同教育標準造成學習落差,讓敘利亞難民女孩跟不上學校進度,而放棄學習的權利。在馬拉拉基金會的資助下,非政府組織「黎巴嫩替代性學習」(Lebanese Alternative Learning) 打造不需網路及電力的口袋型伺服器─盒裡的粉筆 (Tabshoura in a Box,Tabshoura為粉筆之意)[4],提供免費數位學習平台給敘利亞難民女孩使用,補救落後的課業,跟上學校的進度。
3. 打破地區傳統觀念,強調女性就學的重要性
在巴基斯坦,有個非營利組織「愛國社會青年理事會」(Social Youth Council of Patriots) 興起女性教育改革運動,組成社區討論會針對家長進行教育,內容以女孩上學的價值為主,同時舉辦一系列課程,培訓地方女議員,讓她們能夠在女性教育議題上做出影響性決策。同樣推廣女性教育,巴西非營利組織「教育行動」( Ação Educativa ) 開發網路線上課程,針對教師進行性別平等教育,並研究性別暴力與歧視,且調查巴西15間中等學校,作為教育品質報告。
4. 喚醒女孩自覺,為自己爭取受教權
透過演講、論壇或遊行等方式,說服父母、教師、地區居民及政府官員了解女性教育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讓女孩提升自我意識,重視自己的教育,為自己爭取受教權,也是一種解決女性教育的方式。在奈及利亞,非營利組織「非洲領導、決策與發展中心」 (African Center for Leadership, Strategy and Development ,簡稱 Center LSD ) 專門經營女孩社團,讓她們彼此可以分享各自故事及經歷,同時在 Center LSD 組織為女孩開發領導能力以及學習如何為自己主張安全且有品質的教育。
奈及利亞為非洲最富有的國家,但同時也是女性輟學率最高的國家。(由馬拉拉基金會提供)
5. 落實教育相關法律,保障女性受教權
在推動女性教育時,民間團體不只自行尋找解決方案,同時也與公部門合作,協助落實教育相關法律,保障女孩上學權益,例如:在盛產茶葉的印度阿薩姆地區,當地沒有足夠的學校,因此很多女孩無法完成中等教育。登記在政府之下的「布發巴拉蒂教育信託基金會」(Purva Bharati Educational Trust,Bharati為印度辯才天女的名字),察覺到當地女性就學率及識字率低落,幫助解決此社會問題。這家信託基金會成為馬拉拉基金會高爾瑪凱網絡計畫夥伴,該基金會結合政府力量,協力推動,得到阿薩姆3家茶園承諾確實執行《阿薩姆農園勞工法》[5]及《農園勞工法案》[6],同時當地政府許諾落實《教育權法》[7],至2020年當地政府與茶園管理者共同改善女性教育,保障女孩上學的權利。
馬拉拉基金會設立高爾瑪凱網絡計畫,協助開發中國家當地推動女性教育,擴大社會影響力,也得到企業的資助。2018 年蘋果 (Apple) 成為馬拉拉基金會的合作夥伴,能提供雙倍資金給高爾瑪凱網絡計畫下的單位,並協助推動印度及拉丁美洲女子中學教育計畫,創造超過十萬位女孩接受中等教育機會。目前在馬拉拉基金會戮力推動之下,全世界超過一億三千萬女孩受益,突破無法上學的阻礙。該基金會正在達成馬拉拉的期望:「我相信在我活著的時候,我們會看見每位女孩都能去上學。」
馬拉拉的期望:「我相信在我活著的時候,我們會看見每位女孩都能去上學。」(由馬拉拉基金會提供)
參考資料:
1. 世界銀行集團《Missing Opportunities: The High Cost of not Educating Girls》
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handle/10986/29956
2. 馬拉拉的介紹:
https://time.com/5087352/malala-yousafzai-girls-can-change-the-world/
3.《我是馬拉拉》 作者:馬拉拉․優薩福扎伊 (Malala Yousafzai)與克莉絲汀娜․拉姆 (Christina Lamb)合著 / 譯者:翁雅如及朱浩一合譯 (第五刷2014年)
4. 早婚風險
https://www.girlsnotbrides.org/what-is-the-impact/
5. 馬拉拉在BBC 專欄
http://news.bbc.co.uk/2/hi/south_asia/7834402.stm
6.「塔利班組織禁止女孩上學」相關新聞
《In Afghan Leader’s Home District, Taliban Ban Girls From Education》
《Afghanistan: Girls Struggle for an Education
Insecurity, Government Inaction, and Donor Disengagement Reversing Vital Gains》
https://www.hrw.org/news/2017/10/17/afghanistan-girls-struggle-education
7. 高爾瑪凱網絡計畫 (the Gulmakai Network)
https://www.malala.org/gulmakai-network
8. Lebanese Alternative Learning組織官網
https://arab.org/directory/lebanese-alternative-learning/
該組織計畫《girls can count project》介紹
http://lal.ngo/index.php/event/girls-can-count-box-donation-event/
https://www.malala.org/newsroom/tabshoura
http://lal.ngo/index.php/event/lal-wins-mit-solve-ece-competition-2019/
9. 蘋果成為馬拉拉基金會合作夥伴新聞稿
Apple CEO Tim Cook and Malala Yousafzai announce new partnership and meet with Syrian refugees in Lebanon.
https://www.malala.org/newsroom/malala-fund-apple-partnership
10. 印度教育信託基金會Purva Bharati Educational Trust 官網
https://www.pbetassam.org/activities/right-to-education
11. 印度《教育權法》(Right to Education Act) 介紹 https://www.oxfamindia.org/blog/10-things-rte
12. 《農園勞工法案》(Plantations labor act) 條文
https://labour.gov.in/sites/default/files/The-Plantation-Labour-Act-1951.pdf
[1] 出自於《我是馬拉拉》
[2] 原文為the Gulmakai Network。高爾․瑪凱 (Gul makai) 為馬拉拉11歲於BBC 英國廣播電台網站發表專欄時所使用的筆名。
[3] 原文為Khyber Pakhtunkhwa,巴基斯坦的西北邊境省份。
[4] Tabshoura in a Box 為10公分乘以7公分的伺服器裝置,由低成本的樹莓派單板電腦(Raspberry Pi single board computer)組成,其特點為不須網路及電力就能使用,並提供e-learning 熱點將數位學習資源連結至電腦。
[5] 《阿薩姆農園勞工法》原文為《Assam Plantations Labour Rule,1956》在《農園勞工法案》《Plantations Labour Ac,1951》之後,特別針對茶園的員工制定的福利及工時的法案。 (資料來源:https://altexploit.wordpress.com/tag/assam-plantation-labour-rules/)
[6] 《農園勞工法案》原文為《Plantations Labour Ac,1951》,印度針對大量種植的農地(plantation)所制定勞工福利與工作環境法案。一開始只針對種植茶葉、咖啡、橡膠、金雞納樹(cinchona,其樹皮提煉出來具有治療瘧疾的藥物)全印度(不含Jammu跟Kashmir這兩州)農園制定規範,後來在中央政府官員同意,此法案適用於印度所有各類農園 (農園界定為25以上英畝農地且30位以上員工或連續雇用12個月)。此法案其中第12條及14條,明確制定婦女及兒童的福利:第12條農園雇用或連續僱用12個月女性員工,若超過50位必須提供幼兒院 (creche) 給女性員工的6歲以下小孩使用;第14條雇用超過25位6-15歲童工的農園,州政府要求雇主需要提供規定的教育相關設施給這些童工。(資料來源:https://labour.gov.in/sites/default/files/The-Plantation-Labour-Act-1951.pdf )
[7] 《教育權法》原文為《Right to Education RTE, ,2009》,2002年印度的憲法法案 (Constitution Act) 第86次修正,添加21-A條文於憲法中,提供免費義務教育給所有6至14歲兒童。其中對於「免費」定義為所有6至14歲兒童在法律上不須承擔任何學費及學習費用,不應該因為這些費用成為他們基礎教育的阻礙。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