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大地區是一塊尚未磨出來的璞玉,有著豐富的生態、野生動物棲息、還有厚實的布農族文化在其中,它還在等待成為亮點的那一刻。
布農族祖居地歷經林業起落
丹大山區是濁水溪流域布農族的祖居地。日治時代日本人於附近設立了巒大林場伐木,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在此地開發了「丹大林場」,民國47年振昌木業取得了此地約五千公頃的伐木權,為運送木材修建「丹大林道」,而在目前台16線終點,濁水溪與丹大溪合流處的林道起點,當年建造了一座跨越濁水溪,可載重三十噸的吊橋,就是以振昌木業的創辦人孫海為名。
到了80年前後,政府宣佈臺灣禁伐所有的天然原始林,原本以為丹大林區有獲得喘息的機會,但林商整地種高冷蔬菜牟利,大量化肥造成土壤劣化,林務局花了二十幾年才全部在法院的判決支持下全數收回,十多年前開始慢慢重新造林,但地力狀況不佳,又有野獸啃食、寒害等各種不利因素,造林這條路相當艱辛。
在93年敏督利颱風造成的「七二水災」沖毀了孫海橋,當時政府宣佈不修復,要讓丹大成為國土復育的示範樣區,就此,丹大林道與外界隔絕,山林獲得涵養喘息的機會。
整合四部落旅遊資源推廣
生態回來了,野生動物的復育也慢慢有了點成績,林務局開始思考協助原住民地區以文化及自然資源特色,發展對環境友善且負責任的生態體驗,希望藉體驗活動的利益促進部落經濟及文化傳承,也期待促成以自主、自治與自制的在地經營模式永續經營。105年開始委託生態旅遊協會,輔導濁水溪沿岸的地利、雙龍、潭南、人和四個布農族部落,包括生態體驗資源調查、住宿餐飲解說人才訓練、遊程規劃、組織與人力資源建構、行銷推廣等全套生態體驗,並在107年整合這四個部落成立「南投縣丹大布農生態旅遊協會」,作為部落行銷生態體驗的自主發展平臺。
協會理事松光輝說:「協會的工作重點在於整合四個部落的民宿、露營區、餐廳業者,成為協會的骨幹,由協會盤點資源、規劃行程,打造屬於這個地區具生態與部落文化的體驗行程。」但松光輝表示,執行一年多以來,發現很多部落早已有相近性質的產品,相比之下協會規劃的行程亮點還不夠,賣相可能沒那麼好。他說:「協會剛成立時,只想把自己有的、好的東西拿出來賣,卻忽略了商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幸好透過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協助,在輔導委員的建議下,加強專職人力配置,深入地區賣點行銷,才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生態之美的道路。」
其實丹大的特色不少,有布農族傳統狩獵文化介紹的獵人之家、著名布農族歌唱表演的團體「達瑪巒文化藝術團」、部落餐廳推出的傳統風味餐等;天然與人文風景方面,有地利村附近的濁水溪180度大彎的「土虱彎」、各村的天主堂和各有特色的國小建築,另外還有目前仍受管制而林務局特許協會導覽的「人倫林道」,有趣之處多不勝數。
松光輝說,雙龍吊橋預定108年底會完成,是一個吸引人的景點,但他覺得,最有機會在未來成為丹大亮點的,是七彩湖。
絕美七彩湖 林道管制幾無人煙
七彩湖位於南投信義鄉與花蓮萬榮鄉的交界處,在海拔近三千公尺,鄰近台灣百岳之一的六順山,滿水位時是台灣面積第二大、深度第二深的高山湖泊,過去因為有鹿群聚集喝水的景象,有鹿湖、鹿池之稱,後來是臺灣百岳之父林文安途經該地,無意間看見日出光照湖面呈現七彩絢麗彩光而得名,是不少登山客心中的夢幻之湖。原先較好走的南投路線,由於丹大林道起點的孫海橋損毀,且目前也管制無法進入,想一窺七彩湖之美,只能從花蓮萬榮林道以登山方式到達,但上山就要花上三天,下山還要再兩天,路線也非大眾登山路線,成為一座人們很想一探究竟的秘境。
松光輝指出:「七彩湖的林道線目前還沒開放,道路的狀況也不理想,但如果有機會做到,絕對是很好的亮點!」在丹大地區,未來布農族傳統領域劃分與野生動物保育區的訂定,都將對部落有重大影響,他說︰「傳統領域劃分與野生動物保育區訂定的區域可能會重疊,但我個人認為這不是壞事,因為這對部落反而有可能形成保護傘,除了部落的人,外人不能隨意進出,對於傳統的狩獵文化,也可以將此做為訂定公約的規範,與山林共生共存。」
協會成員都至少受過三年以上的輔導與訓練,已建立起生態觀念,未來若有機會經營七彩湖的路線,會採開車入林再以定點步行,相對於花蓮的登山路線親民許多。從部落出發一趟大約六小時,沿途完全無人煙,也會經過許多野生動物出沒處,因協會成員了解動物習性,可掌握行程中野生動物的作息與地點作為驚喜,當然,也會規範禁止獵人在那一帶打獵。
旅遊型態差異仍得靠自己
大約104年,丹大地區劃入日月潭國家風景管理處的管轄範圍,日管處這幾年也積極推動這一帶的生態旅遊,實際上從日月潭的伊達邵開車到地利大約十五至二十分鐘,到潭南更只要十分鐘的路程,只是兩邊的旅遊型態差異性太大,很難連結在一起,松光輝談到︰「我們最多只容得下一台大型遊覽車的遊客量,一次超過三、四十人,部落就會受不了,與日月潭可容納大量遊客的旅遊模式不太一樣。」
目前協會平臺整合四處部落地區,包括露營區、民宿全滿最多容納二至三百人,對該地的業者來說,原始環境的賣點,讓他們還是有機會維持在一定的業績量,但協會協助整合資源的平臺成本較高,在經營上較辛苦。剛成立第一年的協會,目前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補助下,僱用四位進用人員與一位專案業經理人,對協會初期的人力資源幫助很大,也讓失業者有了就業機會,且諮詢輔導團隊也提供協會在各項行程規劃上的協助。如果執行順利,協會期望明年以申請經濟型計畫,雖然會有業績的壓力,但協會希望透過一步一步的努力,邁向自給自足的目標。松光輝充滿自信的說「這裡的亮點當然是生態體驗,要讓平臺生存下去,就得找到可以賺錢的模式,未來包括行程、價格等方面,都會重新思考,讓整合平臺發揮最大的效果。」相信他心中的藍圖已一點一滴的展開。
▲丹大布農生態旅遊協會計畫發展布農族祖居地的生態旅遊,也希望把布農族的文化介紹給各地來的遊客。
▲丹大地區擁有獨特的生態與人文景觀,是非常具有潛力的觀光地區。
▲丹大布農生態旅遊協會規劃的生態旅遊,獲得眾人的喜愛。
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案例故事
受訪對象:
南投縣丹大布農生態旅遊協會 松光輝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