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個返鄉青年的故事,現在,他要以親身經歷,號召更多青年返鄉。
阿里山最南聚落的涼亭文化
位於曾文溪源頭的茶山村,原名叫作珈雅瑪,意為「山腰上的平原」,是嘉義縣阿里山鄉最南的村落。茶山以涼亭文化遠近馳名,走入村子裡到處可見各種樣式的涼亭(鄒族語hufu),加上周遭天然的溪谷流瀑,宛若花園部落。茶山雖然叫茶山村,不過村裡的茶園卻不多,有一說是當初這裡栽種的是苦茶油樹,所以才叫茶山,而根據茶山的歷史記載,日治時期的舊名cayama(珈雅瑪),由於ca與日語「茶」同音,yama也與日語「山」同音,民國之後才改稱為「茶山」。。
茶山部落正好處於三叉路口,在部落地面有一幅青山綠水的巨型彩繪,山指的是阿里山脈,水指的是曾文溪。同時,這個三叉路的三個方向各自通往大埔、山美和高雄市的那瑪夏區,分別代表布農、漢人與鄒族的聚落,意味著不同族群的合作團結。另外,民國91年開始,每年11月舉辦的涼亭節是茶山最有特色的部落節慶,過去部落傳統習俗是室內葬,過世的家人葬在屋子內,不方便在家裡接待客人,所以蓋了涼亭做為社交場所,而早期狩獵文化,獵人捕獲到獵物,也會帶到涼亭,對外大聲吼叫,告訴族人狩獵的收穫。
目前居民的組成以鄒族為主,也有部分布農族與漢人居住於此,過去因為交通狀況還不錯,算是熱鬧的聚落,但98年莫拉克颱風帶來的八八風災,讓茶山對外主要道路129鄉道前後都中斷,變成了孤島,社區內農田、住宅與觀光設施等等也被土石流沖壞。
在茶山出生的安嘉華說:「至少花了三到四年,甚至更久,部落才慢慢復原,直到現在,真正修復完成的也不過80%,部落的狀況還沒有完全恢復到風災前的樣貌。」
部落年輕人口外流
因為部落裡只有小學,安嘉華與許多年輕人,國中以後只得到外地求學,大多數年輕人就這樣在外地繼續唸書、就業,後來也幾乎沒有再回到部落,於是茶山與其他偏鄉村落一樣,居民慢慢都只剩下老人。安嘉華畢業後,在嘉義市的搬家公司工作,後來到了阿里山鄉公所上班,一轉眼在外地工作九年了,漸漸年老的父母,開始對他溫情喊話,希望他回茶山承接農田工作,「那時覺得山上什麼都不方便,又沒有什麼工作機會,為了要不要搬回家,跟爸媽爭執了好幾次。」他回憶著說。
但爸媽親情的呼喚,還是讓這位大個子的心軟化下來,他決定回到茶山,可卻沒想到,實則是一場惡夢的開始。
「很不習慣,部落裡比起城市不方便很多,要買個東西都不知道去哪裡買,剛回來那一年,有些渾渾噩噩,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原本想經營民宿,可是自己一個人弄,根本很難做好,曾經接下爸媽的田種生薑,也擔任過割筍工人,但農事非常辛苦,收入與城市差非常多,做得很不習慣。」離家超過十年的他,對部落的一切,充滿陌生,找不到方向。
培力計畫帶動社區經濟
嘉義縣阿里山鄉茶山社區發展協會於84年成立,一開始是社區耆老為了發展茶山社區農村再生計畫而成立,這兩年,協會與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合作培力就業計畫,安嘉華因這個計畫的協助,進入協會工作。
「一開始擔任最基層的導覽人員,有先去上導覽的培訓課程,然後慢慢上手。」安嘉華說道,這樣的工作方式,讓他慢慢的把心定下來,也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的家鄉,自己的文化。來到協會一年半後,安嘉華也成為協會主要行銷專案管理人員,從事行銷社區、規劃導覽與推廣行程等工作。
茶山部落原本就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像是以鄒族的傳統河祭發展為茶山特有的「山河戀」文化;自然美景包含屯阿巴娜生態步道、珈雅瑪瀑布冷泉漂河、大石壁溜滑水道、蝙蝠洞等豐富的原始山林與溪谷景觀;活動類型也囊括射箭體驗、吹鳥笛、點竹筒炮、夜間抓蝦、賞螢火蟲等不勝枚舉,另外,地下沼氣湧泉「水火同源」,亦是茶山著名景點。
安嘉華表示,目前協會最受好評的部分,就是文化體驗導覽,大部分遊客覺得這裡的行程很有傳統文化的味道,他說:「目前部落文化導覽行程,除了在協會的官網及FB粉絲專頁宣傳外,也與旅行社合作路線,另外也會參加幾個大型旅展,來推廣行程,增加曝光度,希望讓更多的人認識茶山部落。」
而協會除了部落文化導覽,還有食農教育推廣、農事體驗等課程,另外部落裡的農特產品包括麻竹筍、生薑、破布子、苦茶油、甘蔗糖、薑糖、小米酒等,協會也會協助包裝成具部落特色的產品,發展署的培力就業計畫在行銷、包裝設計上幫了很大的忙,目前培力就業計畫的進用人員,一部分擔任導覽人員,另外一部分在安嘉華專案管理的帶領下,從事行銷與企劃方面的工作,讓協會一步步邁向轉型的路。
部落發展促進青年返鄉
安嘉華當初回到部落原本是要幫忙年邁的父母工作,當他回到部落,發現部落裡勞務工作者的年齡層偏高,他希望把年輕人找回來。這二、三年協會透過發展署培力就業計畫,找到十二位年輕人回部落在協會工作,也讓部落慢慢展現出不一樣的活力樣貌。安嘉華說,現階段的部落還是需要大量年輕人幫忙,透過發展署培力就業計畫的合作,能為部落帶來更多的工作機會,未來期望能逐漸降低補助比例,靠自己的力量來辦活動行銷茶山,也把更多年輕人找回來!
如果有機會,來到美麗的茶山,不要忘記用鄒族式的問候A veo veo yu(我心喜悅),與茶山的朋友打聲招呼,感受山林之美。
▲阿里山鄉茶山部落舊名珈雅瑪,意思是「山腰上的平原」,希望吸引更多遊客前來體驗原鄉之美。
▲部落傳統活動射箭體驗,是協會設計的文化體驗導覽活動之一。
▲原住民舞蹈體驗是許多原民部落受到遊客歡迎的活動之一,茶山部落也展現鄒族傳統舞蹈的特色。
培力就業計畫案例故事
採訪對象:
嘉義縣阿里山鄉茶山社區發展協會 安嘉華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