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湖休閒農業發展協會以口湖遊客中心為基地,透過餐飲打開知名度,再以農遊行程成功整合在地農漁業特色產品、景觀、生態與文化資源,並打造「甘苦人」系列品牌,帶著地方小農拚行銷,還取得清真證認。除了吸引青年返鄉、提供在地就業、發展並提升中高齡員工能力之外,也運用盈餘回饋鄉里、照顧弱勢,並成為企業與公益的媒合平台。
雲林口湖鄉是台灣養殖業大本營,淡水和海水養殖場密布,漁產豐富多元,有文蛤、白蝦、台灣鯛、鰻魚、虱目魚、龍膽石斑及海藻龍鬚菜等。雲林縣只有兩個休閒農業區,金湖休閒農業區即是其一,面積廣達517公頃。金湖相傳是因「嘉慶君遊台灣,避風入港賜名」,現在指的是港西村加港東村的範圍,最有名的就是這裡是烏魚子加工的重鎮。
金湖休閒農業區由成立於2008年的金湖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經營。協會營運經理蔡云姍回憶,協會原本借用食品廠的閒置工寮,克難營運6年,2016年才在鄉長的鼓勵下,接手進駐荒廢2年、已成蚊子館的口湖遊客中心。當時蔡云姍和幾個夥伴從掃廁所開始,一點一滴讓遊客中心改頭換,至今又走了6年。
餐飲打出口碑 遊客中心爆紅
如今協會就以口湖遊客中心為基地。遊客中心結合濕地生態園區,又有國家風景管理處配套改善周邊環境及動線,強化友善空間,環境景觀還得到2018年的「建築園冶獎」。除了提供遊程建議,遊客中心有舒適的座位,可以讓過路客喝杯手沖咖啡,吃一頓風味餐,需要時還能沖個澡解疲勞,順便帶走烏魚子、米粉、蒲燒饅、黃金泡菜等特色伴手禮。這幾年知名度漸開,成了南來北往遊客口耳相傳的休憩站。
「剛開始,我們泡了兩、三個月的免費咖啡請車友喝!」蔡云姍回憶草創初期,各項商業機制還沒啟動,但常有重機或自行車友彎進來休息,喝杯咖啡。蔡云姍弄來女婿咖啡館的豆子,先生也努力學手沖,免費招待車友。一次,一位車友喊餓,手藝好的蔡云姍馬上煮了碗海鮮麵,車友大讚,在自己臉書畫圖分享這「媽媽的味道」,引起車友圈敲碗,竟意外開啟口湖遊客中心的餐飲業務。
打造「甘苦人」品牌 把小農都拉進來
從一碗麵開始,蔡云姍和夥伴持續開發以在地農漁產烹製的餐食,如鰻魚、鮮蝦、虱目魚肚套餐或簡餐,也有預約制的Buffet、合菜,如今成為口湖遊客中心的招牌。遊客中心2017年起就開闢小舖市集,參與的小農已多達25戶。2018年遊客中心還通過了穆斯林的餐飲及場域清真認證。
2020年更推出自創「甘苦人」飲食品牌。包括餐飲及下午茶,伴手禮產品線則整合雲林縣十幾個鄉鎮的物產,還設計出春夏秋冬四款禮盒。像2020年中秋節就幫「月光下農場」賣出4千份小麥禮盒,還幫糧莘庇護農場賣出1,600份紅藜伴手禮。2020年,協會從餐飲和農產品收入就達到385萬元,占總收入的44%。2021年疫情期間,為了讓農友們收入不斷炊,則加速網路行銷計畫。
以綠色農遊行銷 拉動產業升級
過去,協會的經營重點是協助農民提升技術、行銷推廣,但溝通上往往耗時費力。現在則更有策略的採取綠色農遊行銷的模式,透過消費者來影響生產者。例如,在農遊行程中只提供安全且符合環保概念的產品給遊客,這樣一來,農民就會更主動提升技術與品質。協會鼓勵農民走向精緻化,加入二級加工市場,以減低天災對收成的衝擊,同時也正協助小農取得清真認證,拓寬商機。
遊客中心推薦的遊程,更串聯雲林超過十個以上的鄉鎮農漁或單位,設計成融入時令特產的生態美食體驗行程。例如參觀蚵架、烏魚子加工、馬蹄蛤主題館、玫瑰蕃茄園等多樣行程。
協會2013年就推出小朋友食農教育,但不只是常見的烤地瓜、摸蛤仔兼洗褲,而是與亞洲大學合作,透過課程設計,讓小朋友親手埋下種籽,自己買菜、洗菜到完成料理,讓他們認識生產過程,也學到生活技能。
串連周邊村里資源 打造金牌農村
在台61快速道路開通加上網路口碑發酵下,遊客中心來客數從一個月幾百人成長到3到4千人,最高甚至破萬人。2020年疫情爆發,「觀光局推出的農遊券,對南部旅遊幫助很大!」蔡云姍特別強調。這一年,主題農村體驗收入占了協會總營收的27%,而全年營收甚至創下新高。
協會另一塊收入,來自承辦雲林縣休閒農業區跨域輔導計畫。蔡云姍發揮強大的整合能力,以遊程規劃串連雲嘉濱海線的節令物產、宗教場域、生態及漁場,融入文工藝體驗,再找來數個表演團體如婦女會太鼓、在地樂團演唱,提升行程質感,更帶動青年、老弱婦孺共同參與的機會,活化了整個區域。不但讓金湖榮獲農委會全國休閒農業區卓越獎,口湖鄉也名列觀光局評選的台灣百大經典小鎮。
除了經營農遊,協會也支持無障礙旅遊,光2020年就辦了3場免費招待活動。隨著地方影響力提升,協會也成了各方企業尋求公益對象的媒合平台,例如曾經幫助企業、世界展望會,牽線早療中心、課輔中心、國小棒球隊等,滿足雙方的需求。
借力政府資源 引進年輕世代求創新
蔡云姍回顧道,在協會進駐口湖遊客中心以前,是靠著參與勞動部多元就業方案和培力就業計畫各3年,才能累積能力和經驗。像3位夥伴也是參加培訓取得餐飲丙級證照,打下後來經營餐飲的基礎。2016年以後,即藉由口湖遊客中心,力求自主經營,員工幾乎都是中高齡人士,為了照顧好員工,協會也額外為同仁提供團體意外險及醫療險的保障。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一路以來受到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訓練,才能不斷地成長。」作為過來人,蔡云姍最懂培力就業方案的價值,因此也總是鼓勵夥伴利用資源學習。現在,協會走到創新的階段,需要更多年輕人加入。2021年初,借助勞動部的計畫新進了8位生力軍,包括4位培力計畫的年輕人。她也希望透過培育和留用,讓年輕人願意持續留在家鄉。
日本Farmers Forest 社長松本謙,2014年曾來台分享道,地方必須建立購買、旅行、居住的三個價值,先創造特色農產品和在地飲食,再來創造觀光品牌,打造地方魅力,最終建構理想的生活形態,讓遊客在接受款待中受到感動。這正與蔡云姍的理念不謀而合。帶著這份信念,曾獲多元就業金旭獎最佳專案經理人的她,正繼續帶著夥伴,馬不蹄停的衝衝衝。
希望透過協會產生影響力,達成改變社會問題的目標,
我們深信在世界的不同角落,一直有著相同的信念在運轉。
~蔡云姍,金湖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營運經理
▲金湖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的商業模式圖。
▲協會自創「甘苦人」農產品及餐飲品牌,邀請小農加入。(圖片提供:金湖休閒農業發展協會)
▲協會自創「甘苦人」農產品及餐飲品牌,邀請小農加入。(圖片提供:金湖休閒農業發展協會)
▲口湖遊客中心社區小舖市集,為小農開闢新通路。(圖片提供:金湖休閒農業發展協會)
▲裝置藝術「海將軍的頭冠」,拿下義大利A設計大獎銅牌。(圖片提供:金湖休閒農業發展協會)
▲口湖遊客中心靠著網路口碑,每天遊客達3、4千人。(圖片提供:金湖休閒農業發展協會)
培力就業計畫案例故事
撰文:何索隆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