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嘓嘓嘓!嘓嘓嘓嘓嘓!」坐在埤塘和樹林圍繞的十二寮時光村,聽到的除了五色鳥的叫聲,還是五色鳥的叫聲。
位於新竹縣峨眉鄉南方的新竹縣文創藝術觀光發展協會,以「十二寮時光村」為品牌名稱。這個地區有著湖泊、埤塘、水庫等水利灌溉和儲水設施,和四周的丘陵,形成依山傍水的景致,加上登山步道、休閒果園、螢火蟲保護區等周邊遊憩設施,週末假期是新竹、苗栗一帶居民的休閒勝地。
二十多年前,十二寮休閒農園是全台第三個、且紅極一時的休閒農場,然而,隨著桃園小人國主題樂園和新竹六福村野生動物園的興起,這裡的競爭力逐漸下降,沒有做出改變,產業也逐漸式微。隨之而來的是人口老化和年輕人外移,使得這片土地沉寂了20年之久。
2010年協會執行秘書徐健智的父親在十二寮大埤前買了一塊3公頃的地,打算退休後移居此地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他回憶「當年十二寮就是個荒蕪之地,我們進來的時候正處於谷底,這邊完全沒有人,路燈壞了也不會有人來修。」他的父親看到附近的小農生意很差,也不受重視,儘管當時徐健智還在澳洲唸書,每年回台灣時,父親總會急切的問他「你有沒有什麼想法,可以促進這個地方的活絡?」
不斷嘗試 每次失敗都更靠近成功
在澳洲學廣告策略和視覺傳達的徐健智,課餘也會接一些活動或策展的工作,也就接手規劃藉此試試水溫。自覺個性很嬉皮的他,2011年就寫了一份嬉皮村的企畫書,沒想到父親就這樣放手讓他去實踐,請了一個藝術家做嬉皮彩繪,「但最終這個計畫沒有實現,但我從中學到了一些事情,因為這個計畫與當地的脈絡沒有連結起來,」於是,他回去澳洲繼續學業。
第二年回來,他又被問到同樣的問題。「有一天我坐在埤塘前,看到蝴蝶飛舞,發現映在水面上的倒影好美。」於是興致勃勃的尋求生態教育方面聞名的大坪國小蝴蝶專家的建議,請老師帶著他們盤點附近的生物、蜜源植物(編按:指可提供花蜜給蜜蜂和蝴蝶的植物)等等,加上十二寮是個谷地,早期發現很多蝴蝶樣本,發展成蝴蝶生態村再適合不過了。「附近小農蝴蝶蘿蔔糕、蝴蝶拉花的咖啡......,都串連起來了,」然而在執行時,他們才發現蜜源植物多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換言之,每年都要重新播種,而蝴蝶復育需要長時間的累積,無法立竿見影,這筆經費他們無法負擔。「但這次我們學習到對蜜源植物的了解及盤點十二寮的生態,調查在地人文地產景,建立在地學知識,延續台灣在地特色文化。」徐健智不屈不撓的說。
第三年,點子王再度有了新的想法,「這邊是休閒農業區,大家出去玩,一定會做一件不用花錢的事情。」拍照,於是他架了一個網站,讓遊客可以上傳自己的照片,他們把這些照片放入相框中,並藏在村子的各個角落,讓人們去找自己的照片。此外,他們也在一個閒置空間貼滿了從這三甲地拍回來的3,000多張照片,「你不覺得很酷嗎?超酷!」他自問自答。然而,理想和現實畢竟有很大的落差,相框成本很高,放在室外受風吹日曬雨淋,很快就不堪使用。這個計畫最終也宣告失敗。儘管如此,他們的努力並非毫無意義,因為在四處拍照的過程中,他們整合了當地的資源,並將之前的閒置空間轉變為現在的借問站(旅遊服務中心)。
2015年徐健智學成歸國,全心全力投入到創意活動中。他們自己策劃並自費舉辦了一場客家嘉年華會。他平淡地說道:「這次還算成功,主要目的是讓公部門注意到我們,至少當路燈壞了的時候,會有人修理。」儘管他們的期望很卑微,但目標卻非常遠大。他認為:「我覺得其實每一件之前做的事情,即使最後沒有成功,也一定會變成某種形式的養分。」
以人為本的價值交換 打造「共享生活圈」
同年協會也成立了,徐健智把國外「付出即禮物」的「禮物經濟」*觀念架接到十二寮,和居民與店家展開了「共享生活圈」的實驗,從生產端的「How客吧」、「創客空間」,或整合宣傳的「夢想王借問站」,及消費端的「沽月日光」、「免費商店共食廚房」,甚至周邊的體驗活動,都可以透過他們的「Timelinker 時間銀行」APP兌換。
他進一步舉例,在現代資本社會中,人們的價值常常被以每小時多少錢來衡量。律師可能一小時收費幾千元,水電工可能一小時收費幾百元,每個人都有自己明確的價格標籤。然而,並非每個人都需要律師解決法律問題,因此對他們來說,律師的效益實際上是零。相反地,如果馬桶壞了,水電工的效益可能是100元。然而,這在現代資本社會中並不適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時間銀行模式應運而生。它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社會模式,將價值的衡量從金錢轉移到互助與服務上。鼓勵人們將他們的時間和技能作為交換的價值,而不是以金錢來衡量。此外,協會經營的民宿「靜月居」以低成本的廢棄材料,改造在地店舖、環境、住宅空間,優化整體生活圈環境,落實節能減碳、打造綠色家園、強化生態教育,達到環境永續。徐健智正透過這個食衣住行免費生活圈的實驗,找尋「新經濟系統的可能性」。
徐健智自己即是返鄉創業青年,自2018年開始執行了3年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經濟型),隨著業務的逐漸擴增,目前正進行第二階段的培力就業計畫,協會中多是30歲不到的年輕面孔。6年下來,他說「過程中,其實也慢慢釐清,我們比較擅長跟需要的東西是什麼,」很多經濟型的夥伴,離開之後到附近的單位工作,間接成為策略夥伴,也是另一種資源的轉換和理念的擴散,在這個悠靜的小村落,埋下一顆顆蓄勢待發的能量種子,以創生的角度來看,都是正向的循環。
新竹縣文創藝術觀光發展協會-官方網站
禮物經濟
又稱禮物文化或禮物交換,是一種古老的經濟模式,在交換過程中給予者將所有付出視為贈送禮物一般,不要求任何價值回報。
<多元就業面孔>人情味小村落 吸引藝術家停泊 |

▲一群青年透過「時間銀行」,證明「人」的價值。 (新竹縣文創藝術觀光發展協會 提供)

▲HOW客吧是山林裡的共同空間,協會執行秘書徐健智說,這裡白天是咖啡廳、工作空間,週末晚上變成駐唱Bar。(林穎成 攝)

▲十二寮大埤是適合放空的地方。(林穎成 攝)

▲新竹縣文創藝術觀光發展協會經營民宿「靜月居」,全部使用回收再利用的建材搭建而成。(林穎成 攝)

▲為「靜月居」的住客準備的湖畔早餐。(林穎成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