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花蓮市區驅車往南經吉安鄉,半小時即可抵達知名的絕景「慕谷慕魚」。慕谷慕魚緣自太魯閣語 Mukumugi,為一個家族姓氏,意為「從長滿藤蔓之地來的人」,他們正是300多年前最早翻越中央山脈,來到秀林鄉銅門村(Tomong,意為「山麓的平坦之地」)拓墾的一支太魯閣族家族,此地因而命名。
到了日治時期,因開採銅礦需要,許多原居奇萊山脈東麓的太魯閣族家族陸續移居此地,「更多家族來此聚集落戶,所以銅門是很多家族的發源地。」「花蓮縣多盟源協進會」理事長許賢美解釋協會命名由來。
生於銅門村,曾有近十年社區營造經驗的許賢美,因為對家鄉的發展有期待,便在2018年與有志一同的族人成立「花蓮縣多盟源協進會」,擔任首屆理事長至今。成立時即申請加入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計畫。
遊程:獨特美景結合歷史人文
許賢美說,慕谷慕魚涵蓋木瓜溪、清水溪、翡翠谷等三大原始山林美景。從早期的太魯閣族人獵徑到清朝的開山撫番道路,日治時期則被闢為能高越嶺道路,自那時起銅門一直是水力發電廠重地及山地管制區,共擁有8座水力發電廠,因此山林得以保留原貌,加上人力開發的古隧道、銅礦場,以及獨特的大理石地質景觀、數不盡的斷崖、小徑、山間瀑布等,讓銅門成為一個集生態、古蹟、景觀及太魯閣人文等特色的最佳旅遊觀光區。
協會執行的計畫以遊程為主,基本款當然是帶遊客到翡翠谷走獵人古道、觀瀑、溯溪或戲水。翡翠谷中還可見日治時期繁華一時的銅礦產區,現在則是臺灣葉鼻蝠的棲息地。再來會一探發電量最大的龍澗發電廠,它利用高達855公尺的水位落差,至今仍是全亞洲第一。
除了絕美山澗,導覽的另一大亮點是「銅門刀」。「當年太魯閣族家族移居過來,最早是慕谷慕魚家族開始向漢人學打鐵鍛造技術,其他家族紛紛加入,現在銅門村第 7 鄰家家都是打鐵店,銅門村到今天仍是全臺唯一打鐵製作山刀的原住民部落。」因為品質精良,「不管是原住民或喜歡登山的漢人朋友們,都會來買銅門出產的刀具。刀具在原住民族的婚儀、成人、升官、家族傳承上,都是深具意義的禮物。」許賢美解釋。像鄉野、銅蘭、連茂、葉家鐵店等,都各擁忠實粉絲。
行程中少不了的當然還有獵人美食,包括在地種的山蘇、地瓜葉、高山箭竹筍、過溝蕨、野莧、龍葵等野菜,加上香蕉飯,以及以龍眼木等果樹燻製的山豬肉,還有傳統舞蹈、獵人項鍊DIY等體驗,讓遊程獨特、豐富,令人津津樂道,每人費用則從數百到一千多元。「在國內報復性旅遊高峰時,一個月可做到10多萬淨收入。」許賢美透露。
培訓部落青年 順利銜接職場
多盟源協進會在參與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期間,最多曾進用 1 位專案經理、4 位人員,另有 1 位留用人員,他們都是 30 歲上下的部落年輕人。直到 2022 年上半年,協會人員流動,花數個月找不到適合的人員,「部落年輕人都很早就結婚生子,同時學經歷也很難符合相關能力要求;而非部落的人進來,又不熟悉部落文化脈絡和思維,難以融入,最終業務無人能承接。」加上慕谷慕魚封山,以致在經濟型的第 3 年不得不中止執行計畫。
但協會並沒有停止努力,目前仍辦理一天、半天遊程或單元式活動,同時正與家灣部落等跨部落合作,將加灣的木工和銅門的山刀與編織等部落文化組合起來推遊程及伴手禮,期待共同創造雙贏並活化部落產業。
另一方面,當時協會進用的幾位部落青年在此學習成長,離職後現在有3位都做到超商店長或管理者的位置,也符合「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最終目標。
突顯部落特色 分享也要尊重
許賢美分享這幾年來經營部落遊程的心得:「要讓部落的特色突顯出來,文化故事要能吸引人!」例如銅門村擁有傳統手工製刀這項獨家特色文化,就要突顯它;同時織工把當地的山水景緻和祖靈文化融入織布圖紋中,以及各家族移居此地相關的人文故事,都是最佳賣點。再加上獵人體驗、原味獵人餐等加值,遊客的口碑就很容易傳出去,讓慕谷慕魚的知名度能維持不墜。
此外,許賢美也強調「分享與尊重」,「來者是客,我們是抱著分享的心情招待客人,但也要尊重太魯閣族部落傳統Gaya(習俗)。」例如,製刀環境極高溫,故師傅多半會在一大早上工,淬煉時必須抓緊時間不能中斷,所以遊客參訪就要配合師傅時間和工作狀態,尊重傳統作息,不要輕易打擾。
曾擔任村長、人脈廣且擅長行銷的許賢美,還會透過水保署食農教育、原民會文化產業以及林務局的低碳遊程計畫等爭取曝光機會,繼續以部落創生、振興部落產業發展,建立人流、促進人留為最大目標,期待創造更多部落的工作機會,讓協會終能邁向財務自給自足。
為保障原住民族基本權利,促進原住民族生存發展,建立共存共榮之族群關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於2005年公布施行《原住民族基本法》,其中包括「政府應尊重原住民族選擇生活方式、習俗、服飾、社會經濟組織型態、資源利用方式、土地擁有利用與管理模式之權利」,以及「應尊重原住民族之族語、傳統習俗、文化及價值觀」等相關條文。(資料來源:《原住民族基本法》) |
<在地就業面孔> 負責指標達成 提升管理職能 |

▲在碧綠的翡翠谷盡情戲水,為遊客創造一生難忘的回憶。(花蓮縣多盟源協進會提供)

▲銅門刀具遠近聞名,是遊客不可錯過的行程。(花蓮縣多盟源協進會提供)

▲以在地食材製作獵人餐,讓遊客體驗原民原味。(花蓮縣多盟源協進會提供)

▲多盟源協進會理事長許賢美和遊程執行團隊。(花蓮縣多盟源協進會提供)

▲慕谷慕魚景點地圖。(花蓮縣多盟源協進會提供)
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案例故事
撰文:何索隆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