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縣道120線沿途景點多,由台三線轉至新竹的內灣、尖石,沿著公路續行約10公里即達尖石鄉那羅部落。那羅部落沿著那羅溪畔的山勢,分成「柿山」、「那羅」兩大區塊。日治時期,因為此地長有許多野柿,泰雅族語稱做「Lalu」,因而成為地名,國民政府遷臺後,改為「Naraw」,便成為那羅的由來。
海拔600公尺左右的那羅溪台地,山區梯田過去曾種植水稻、甜柿、高麗菜等農作物,但每一區塊約只有一、兩分地,經濟效益不大。近20年部分業者利用田園景觀,發展休閒農業觀光產業;而有限責任新竹縣那羅農特產產銷合作社,則是看上來自大霸尖山的純淨水質,及四季山嵐雲霧繚繞的氣候,在此種植香草,發展新經濟作物。
返鄉青年接棒 三級產業再躍升
2014年成立的合作社,前身為新竹縣尖石鄉特用作物產銷班,以種植香草為主,「當初單純是為了讓部落農民可以一起種植香草,有好的收入,但後來衍生了旅遊及其他行銷業務。而產銷班的性質應簡單化,所以就另外成立了合作社。」2016年返鄉回部落的合作社經理范碩文說。
簡言之,合作社負責對外接單,產銷班農民負責種香草,合作社保證收購量,再加工製成精油、純露等產品之後對外銷售,合作社目前以「那羅香草」品牌為核心運作模式。
20幾年前,范碩文的母親吳秀梅,因芳療師工作關係進入那羅部落種植香草,獲得現任合作社理事主席張松雄的支持,無償提供種植土地,並帶領附近農民改種香草。強調天然有機的「那羅香草」相較一般作物,需要的照顧較少,也不用頻繁施肥,不但能減少對環境的破壞,且經濟價值更高。
「初期合作社的定位仍是原料供應商,大部分的客戶以工廠、經銷商,甚至出口為主,換句話說,我們的強項是在二級加工做純露,因此產品開發較強,以及研發純露的保存,利用當地礦物質含量高的山泉水,讓產品品質更好,」合作社在那羅扎根20載,經過二代人的努力,逐漸朝產業六級化前進。
「目前臺灣香草產業能做成一條龍模式的不多,大多是觀光工廠、農場,少有種植、加工、體驗同時都做,」合作社經理范碩文分析合作社特殊的營運模式。那羅香草從一級產業作物生產、到二級產品製造,再到三級服務經濟的優勢組合,已形成「一條龍產業」。2020年接手復興煤礦園區之後,有了更多的空間可以進行第四階段的「體驗經濟」,包含從早期即有的保養品DIY、園區香草導覽等活動,拓展到扦插育苗教學,以及香草風味原民料理,甚至包裝成全日(約5小時)的套裝行程。
培力人力充沛 進入制度化管理
那羅香草至今已有40種純露品項,發展已臻成熟。2018年合作社計畫展開休閒觀光路線,於是向勞動部申請「培力就業計畫」計畫,6年間共有46位人力的挹注,都是返鄉青年。「有了更多新血的加入,不但活絡合作社,也活化部落,」范碩文進一步分析,合作社的運作到一定規模時,希望透過培力就業計畫導入制度化管理,例如收購香草要有標準流程、品質控管,都開始有制度化的規範,因此必須要有懂電腦的年輕人加入。
此外,「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跟「培力就業計畫」最大的不同,編列有培訓經費,申請單位可以規劃相關學習課程,社員對於財稅管理、表單管理、市場行銷的知識,都是透過培力就業計畫學習而來。
范碩文不諱言,之前因為缺乏稅務方面的知識,就曾栽過跟斗,2020年收到國稅局70餘萬的補稅通知,原因是申請計畫的補助收入,雖不是營業收入,但也需要申報,「其他,像是上行銷課才發現我們的市場定位並不明確,這些我們都是透過培力就業計畫學習,然後再去解決。」
合作社成立以來,最大的挑戰來自於疫情。疫情之前,合作社主要的業務來自企業客戶,約占8成;2020年疫情延燒到臺灣時,半年前國外下的訂單,在斷鏈之後,貨根本無法出口,造成很大的損失。痛定思痛,范碩文表示,必須要讓消費者體驗過後才能增加品牌忠誠度,網路行銷才推得動,於是現在企業客戶和一般消費客戶各約占一半。
未來,合作社營運重點將放在復興煤礦園區場域,1951年到1984年營運期間,曾是尖石鄉最大的採煤廠,雖然荒廢多年,遺留下來的空間、文物、器具,經過整理之後,范碩文說「非常適合辦各種遊程、活動課程的場域,」最近合作社就舉辨過結合煤礦文化和香草體驗的「當礦工遇見香草」,對於建立品牌知名度是有一定程度的助益,而願景是將此打造成結合泰雅族Gaga(傳統文化)與香草新文化的環境教育園區。
那羅香草在軟硬體建設完備後,期待能讓遊客更親近、體驗香草的美好,成為尖石鄉的亮點產業。
<多元就業面孔> 視覺創意人才 擔綱部落行銷推手 75年次的莊宏賢,2023年2月進到合作社擔任專案管理員,原本學的是生物科技,過去10年服務於新竹的廣告公司。轉換工作後,在這裡主要是負責多媒體設計及攝影工作。今年中秋節全國原住民族合作社博覽會的視覺意象「香草中秋祭」即出自他的手筆。 從沒有在部落工作或生活過的他,對這裡的一切都覺得很好奇,也很喜歡香草植物,希望帶著新的視野,可以拍攝更多生動的影片,將那羅部落的美好,透過影像介紹給大家。 |

▲那羅香草從一級作物種植、到二級製造,再到三級服務,已形成「一條龍產業」。(那羅農特產產銷合作社提供)

▲耕耘20年,那羅香草至今已有40種純露品項,發展成熟。(攝影/林穎成)

▲遊客可挑選自己喜愛的花香,調製成個人保養品。(那羅農特產產銷合作社提供)

▲范碩文接下合作社營運的擔子,正一步步實現夢想的藍圖。(攝影/林穎成)
![]() | ![]() |
▲已整理好的復興煤礦園區結合那羅香草,成為舉辦各種遊程、活動的場域。(攝影/林穎成)
培力就業計畫案例故事
撰文:夏綠蒂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