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年的公益之路,讓葉星秀由穿金戴銀的貴婦,變成腳踩球鞋、不施脂粉的社會關懷使者,且樂此不疲。
2017年成立的桃園市慈馨公益關懷協會,前身是楊梅鎮愛心慈善協會,當時是由創會理事長葉星秀號召幾位孩子學校的家長會成員組成。一路走來,由關懷弱勢而成立的發放物資慈善團體,發展成擁有近30個據點的食物銀行。協會初期的房租、水電、貨運油資等花費,多半由葉星秀自掏腰包;但隨著組織擴張成長,必須尋求更多外部資源,才能維持協會的正常運作,因此,2023年開始申請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社會型」補助計畫。
由點到面 構築食物銀行網絡
「30年前只憑著一股傻勁,出錢做公益,但現在的我很專業。協會在運作時,一邊碰到問題一邊解決,可以算是做中學,」葉星秀自信地說,初期是把一袋袋的物資送到個案家中,訪視、瞭解他們的家庭狀況,後來發現有些物資不是他們所需要的,甚至放到過期,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於是,2019年協會開始在中壢成立超市型實體店,有冷凍、冷藏冰箱、蔬果架、貨物架,讓有需要的民眾索取。但因相對較遠的地區如龜山、大園、觀音的弱勢者,卻必須風塵僕僕大老遠來此,因此又逐步在13個行政區設立社區冰箱服務據點和12個物資發放據點。
協會的愛心服務傳出去以後,來自各大企業主動捐贈的物資日益增加。但大量即期或者一時過剩的物資,必須有空間可以容納並有效率地安排配送,於是2021年進一步在埔心設立了中央倉儲轉運中心,並有2輛冷凍貨車返往據點運送物資。
此外,為更有效地利用剩食(即期食品或醜蔬果),協會又設立「共享廚房」,直接將食材做成餐點,提供給長者關懷據點及扶助的個案。廚房的設立不只製作便當,同時也聘請專業老師培訓在地的中高齡及弱勢婦女,從食材的保存、搭配、研發,教導她們學習一技之長。
「當初真的是誤打誤撞進到這個領域,完全沒有預設立場,一步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想著目標達成之後再退休,可是我的目標一直沒有止境,」葉星秀一頭栽入公益慈善事業,再抬頭已是花甲年紀。
葉星秀以她對事情的執著和堅持,領著團隊一步一腳印地走入改善社會之路。事實上,早在協會成立之前,即埋下「食物銀行」的種子。
串連資源、高效執行 剩食變盛食
「食物銀行」是藉由慈善團體號召熱心廠商,替未能解決三餐基本需求的弱勢及家庭,提供緊急及短暫的膳食援助;8、9年前,臺灣很多人對這個名詞還很陌生,但在國外早已行之有年。協會成立之前,葉星秀就曾到新加坡、馬來西亞取經,參與論壇並以志工的身分了解實務運作情況。
據聯合國統計,全球每年約有三分之一的糧食被浪費,不但造成飢餓,也助長氣候暖化問題。而行政院環保署的統計也指出,近10年台灣每年平均扔掉近62萬噸食物,每人平均製造出26公斤的廚餘量。
葉星秀看到食物銀行的發展趨勢,加上過去20餘年救助困苦家庭所奠定的基礎,協會在5年前開始將剩食資源化,透過生產鏈,串聯社區資源,提供在地化、就近性、立即性的服務團隊。
「我們有系統地將剩食透過回收分類的處理程序,將剩食轉化為『盛食』,並提供有需求的民眾自由取用,希望減少食物的浪費,進而達到溫飽肚子,節能減碳的環保目標。」葉星秀說。
結合上百位志工 累計發出80噸食物
剛開始,一般民眾對食物銀行的運作並不清楚,引發了一些爭議。不同於弱勢關懷發放3個月效期內的日常生活用品等物資,領取都要填寫領用單,食物銀行的物資多半是不能久放的,必須很快去化,有些民眾認為是亂發,甚至有人認為剩食是「人家不要的過期品」。採訪當日,我們看到捐贈物資一卸貨,訓練有素的志工們即分工進行:秤重、拆標、檢視、包裝,接著快速運送到各據點。協會平日參與實際運作的志工約有60位,若遇活動則會有多達一兩百位。
「協會絕對不出過期品,因此必須把當天收到的食物立刻處理,對我們而言,每天和時間賽跑是很大的挑戰。無給職的志工們每天出勤,比聘請的員工更盡責,也是推動我一直往前走的力量!」8年下來,葉星秀無私的付出,志工們都看在眼裡,因而建立了革命情感,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協會累計處理了超過80噸的剩食,不但把食物送到需要的民眾手上,也為節能減碳盡一份心力。
「這一路走來不是我人生規劃的,沒想到我們這樣做,可以幫助到這麼多的人,可以串聯這麼多人和資源。老實講,我一輩子都想像不到,但是我們做到了!」葉星秀驕傲地說。
<多元就業面孔> 65歲在地媽媽 開心入職再學習 65歲的范秀蘭個子嬌小,是今年9月透過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社會型」進用的推廣人員,也是協會「惜食」技藝培訓計畫方案,希望透過「商業市場」與「弱勢就業」之間的就業機制,訓練中高齡婦女,讓她們能有收入之外,還能習得一技之長。 范秀蘭原來經營飲料店,因故結束營業,「年紀大了在外面很難找到工作,」她說,「在這裡除了能有一份收入之外,整理包裝食材、如何烹飪,都是新的學習,非常感謝有這個工作機會。」 *進一步認識「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與「培力就業計畫」 |

▲慈馨在桃園13個行政區都有據點,物資一到站,就有志工接手立即處理。
![]() | ![]() |
▲協會平日都有60位志工,若遇活動則多達一兩百位來幫忙,熱忱感人。

▲慈馨公益關懷協會理事長葉星秀自己都沒想到,一個善念竟能帶自己走到這麼遠。

▲葉星秀理事長(右一)以真誠無私的奉獻,帶領團隊服務遍及全桃園。
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案例故事撰文:夏綠蒂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