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東都蘭是東海岸南段最大的部落,都蘭山更是這一帶的最高峰,不僅被當地原住民卑南族及阿美族奉為「聖山」,更因狀似日本富士山,日治時代就被冠上「臺東富士山」的美名。
但是都蘭不僅有美景,近年來,在一批批返鄉原民重塑自我認同、重振部落文化以重建族人信心的努力下,國內外生活、旅遊雜誌紛紛為此地貼上「全臺東對外來移民最友善的部落」、「全臺東最浪漫的地方」等美麗標籤。
對此,台灣原夢瑪巴琉協會發起人兼常務理事哈拿.葛琉說:「這些肯定都是在印證部落精神。」在阿美族語,瑪巴琉(Mapaliw)意指換工、互助,即是2012年創立時的初衷,而且不限於原民之間,更想促進多元族群彼此對話。
因禍得福 疫情帶來「高端商機」
幾年前承辦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搭建在地創作與國際的交流平台;參與推動臺東工藝設計展,賦予創新視角;到了2020年則是新創手織品牌「蘭調織女」,集結都蘭部落的染織高手,相互扶持突破Covid-19疫情困境。
「其實這個品牌更早之前就成立了,原是部落姊妹一起分享知識、技術的小型工作坊。」哈拿.葛琉解釋,因為她從事的裝置藝術作品有些需要加入編織元素,「後來勞動部鼓勵我們連結起來,申請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所以才正式建立品牌、開設門市。」
選在疫情剛爆發成立,似乎不是明智之舉?畢竟旅遊市場急凍,高度倚賴遊客衝動購買的門市業績必然一落千丈,加上進貨成本、店租等固定支出,撐得下去嗎?想不到,蘭調織女卻「因禍得福」。
哈拿.葛琉回憶,她突然接到北部旅行社來電提案,希望共同為一批熱愛藝術的高端貴賓量身打造參訪行程。「一團十多人,都是富二代。因為都蘭有很多駐地藝術家,旅行社就把他們的家當藝廊,帶團一間一間看,邊看邊買,客人常常一出手就是十幾萬元。」買好、買滿之餘,也安排了織染和採集的手作體驗活動。每名收費2,000元,每次也都有十多位報名。
3種DIY體驗遊程 取材山與海
有了這次經驗,蘭調織女從原本單純的販售手作品,一下跨入深度體驗旅遊的領域,並橫向與其他機構協力共營。目前,移印染工作坊、舊衣手作是由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團隊負責;潮間帶採集則委由部落的海女共同接待。
以花葉移印染工作坊來說,由4位40歲到60歲經驗豐富的Ina(阿美族語「媽媽」之意)帶學員採集附近的苧麻或花朵,透過移印染技法,將植物形狀、顏色印至布料上,再將作品下鍋蒸煮後晾乾即成。
舊衣手作則是請學員帶著家中不用的床單或衣物,由Ina指導剪裁拆解,然後現學鉤織技法,將喜愛的圖案重現在這些布料上,做成杯墊、手機袋、飲料杯提袋等。
至於潮間帶採集,哈拿.葛琉解釋,過去部落裡的男性出海捕魚,女性就會結伴在潮間帶採集可食或可賣的貝類等。這項古老傳統成了現今都市遊客熱愛的活動,由達人導遊配合潮汐帶客下海採集貝殼、漂流木及海廢,再結合線材、珠子,親手創作成裝飾品。考量到不同年齡層的遊客需求,蘭調織女推出從初階每位兒童500元,到進階成人每人2,500元的體驗方案都有。
電商通路與企業客戶 將是發展重點
不過,2023年初重啟國門後,國內報復性旅遊的熱潮也跟著「校正回歸」。哈拿.葛琉坦承,疫情前後的收入波動很大,對未來的發展則已有應對方案。
解方之一是積極布局電商。哈拿.葛琉表示,雖然早就將電商列為發展項目,但是過去幾年進用人員都以傳承技藝的部落姊妹為主,行政與業務得交給專業經理,但因目前為止,還只在設計師網站Pinkoi上架。
蘭調織女遇到的狀況和許多單位的經驗類似,包括進用者太年輕、雙方共識不足,外加不適合處理縝密的行政作業。不過也用過第一天就上手的人才,而且順利銜接到其他職場。她淡定地說,繳學費總會換來一些成果,現在這任專案經理對市場的掌握度成熟,已將電商列為明年重點任務。
解方之二是開拓企業客戶。她觀察,文創產業不是剛性需求,疫情期間明顯被大眾消費市場冷落;對企業來說,這種「輕奢品」卻是經營客戶關係非常好用的潤滑劑。「我們已經和星宇航空簽約,客製生產伴手禮。」她補充,「300到1,000份是我們可以接的單量,對他們做公益來說也是安全的水位。」
身為藝術家的哈拿.葛琉,從經營社會企業的門外漢出發,至今儼然部落文創經濟體的代言人之一。她期許自己與蘭調織女不畫地自限,在織繡工藝的基礎上衍生出更多族群文化、生態環境與人文關懷的創意產品,並催生出自力更生的美感企業。
<多元就業面孔> 媒體行銷高手 女青返鄉奉獻部落 田瑞珍是阿美族人,原姓為Icyang,名則為Lisin,是豐收、豐美之意。她說自己是從小就在城市長大的「都胞」(意指都市長大的原住民族),大學讀媒體設計科技學系,待過廣告業、電視媒體業,5年前領悟在臺北的發展碰到職涯天花板,幾經考慮後回到故鄉都蘭。雖然她接下蘭調織女的專案經理一職不久,對未來卻有高度期待,「若能走向IP授權的發展道路,讓產出的品質與數量都能穩定,落實創新才能永續,自力營運才能長久。」 *進一步認識「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與「培力就業計畫」 |
▲花葉移印染DIY,由4位經驗豐富的部落媽媽手把手教學。(台灣原夢瑪巴琉協會提供)
▲帶遊客親自去採集喜歡的花葉,再做成獨一無二的作品。(台灣原夢瑪巴琉協會提供)
▲透過遊程開發過程挖掘部落生活智慧,透過開發文創商品推廣及傳承部落手藝。(台灣原夢瑪巴琉協會提供)

▲台灣原夢瑪巴琉協會的品牌經營規劃。(台灣原夢瑪巴琉協會提供)
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案例故事
撰文:周玉文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