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台灣花卉重鎮,非彰化的田尾鄉莫屬。全台花卉產值一年約180多億元,田尾就占了6到7成。在總共長達10公里的田尾花園公路兩旁和周邊,計500公頃的面積,密布300多家園藝業者。這個產業受新冠疫情影響算小,貨車和吊車依舊在園區忙進忙出;疫情緩解後,到了假日,則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園藝愛好者湧入賞花採購。
看似幾十年不變的景況,但這幾年,田尾花園公路協會正在引領著其中近150個會員店家,悄悄蛻變。
「農好綠學苑」打造專業學習平台
這一條蛻變轉型的路,主軸就是「學習」,田尾花園公路協會也讓自己變成一個學習交流的大平台。「田尾是全台最大花卉集散地,以後也是!」理事長劉漢欽以堅決語氣說出這句話,話中代表的是一個下長棋的布局與思維——現在就要為未來準備。
準備的工作如火如荼展開。2020年起,協會延續之前申請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所打下的基礎,推出農好綠學苑」培力計畫,並增加申請「培力就業計畫」補助,以加深加大學習的課程和領域,即使在防疫嚴格管制時期,仍以影片製播的方式持續開課。
「農好」以「know-how」的傳遞為核心,培力就業計畫的補助,讓協會得以聘用3位專案經理和3位專職員工,分別負責課程與訓練業務、電商(包括不定期線上直播銷售及相關技能培訓)與數位行銷、園藝推廣與遊程規劃,以及就業與實習推廣四大功能。
首先,協會把做了一輩子的花農或園藝專家請到教室裡,邀請他們成為講師,分享實務經驗與技術。協會與他們深入溝通教案,協助建立教學手法,以符合學員的需求和程度。再從這些專家中辨識出潛力講師,提供他們授課的機會,從短時數的分享,到長時數的架構式教學,講師們也在學習如何把腦袋裡的隱性知識,整理成可言傳的顯性知識,教學相長中,一起精進、共好。協會培育的種子師資累計已超過20人。例如林俊丞在學苑上課後順利考取造園證照,之後應邀到彰化二林監獄和其他協會授課,因為具備輔導的能力及熱忱,現在也成了造園景觀丙級技士證照班的講師。
考照合格率全國第一 填補人才缺口
課程內容也非常多元,從為興趣而學的植物小科普,如植物識別、栽種技術,或正夯的療癒植栽手作、熱門植物養護,到職人路線的園藝技術士、造園技術士證照輔導班等,都有相關課程。例如園藝療育課程,原本是為對這個主題有興趣的一般人士所舉辦,結果不少在地店家也來報名。原來,店家學這門課是為了與客戶溝通,店家甚至可舉辦園藝療育公益性活動,營造場景體驗,讓客人願意停留,進而促進銷售。
在專業證照課程方面,至今已輔導近1,000名學員,考照合格率更是全台第一,造園丙級和園藝丙級通過率高達8到9成,造園景觀乙級的通過率也有6到7成,幾乎高出其他公協會或學校機構的1倍。專案經理張芳慈說,除了實力堅強的講師群,協會能提供標準的實作場,讓每個學員有充足的練習空間,還持續提供學員課後諮詢輔導,也是學員考照通過率高的原因。
「過去,協會課程多以培訓講師和一般產業人才為目標,如今,更多跨域的需求出現,使得我們也得不斷開發跨領域應用的課程,例如植物與室內設計的結合、與餐飲料理結合、甚至美髮美妝業的需求都上門了!」張芳慈說。總幹事張威智則這樣解讀:「過去,園藝是生意;現在,園藝是生活。」
經由課程平台,不只傳承技術,也能解決園區缺工及專業人才不足的問題。校園裡的相關科系師生,藉由這個平台讓產業人才更能與市場接軌,也形同一個人才媒合平台。
協會也是資源媒合及資訊交流平台,例如政府五倍券振興方案推出,協會便舉辦說明會,協助店家整合行銷活動,也對消費者推廣農遊券、藝Fun券、創生券在田尾商圈的使用攻略,希望能藉由網路推播,創造更多商機。又如政府推「臺灣雲市集」,協助中小微型企業推動數位轉型,其中曾有資訊服務商要尋找合作客戶,找上某會員店家,該會員反而請廠商來找協會,由協會扮演溝通平台。
行銷要創新 也要傳承刻苦精神
在田尾,遊客踩著四輪車逛園區早已成了經典畫面。協會開發了多種套裝與客製化小旅行,也有季節與節日限定的遊程,帶領遊客親手設計一盆植栽,還有適合親子與銀髮族的香草療癒、種子奇蹟之旅等行程。協會也獲得了2021年優質農村體驗品質評鑑。
但其實營利並不是協會舉辦這些旅遊體驗遊程的真正目的,協會反而將遊程定位為行銷活動,除了在地消費,目的是想讓更多人來體驗課程,跟田尾產生更多次、更深入的連結。
協會2021年還舉辦了第一屆「商品化組合盆栽競賽」,總幹事張威智表示,目的也不只是為了展示花藝技巧,而是找出有市場賣相而且可量化的組合式盆栽,把花卉植栽包套行銷出去,把餅做大。由此可見協會的創新與前瞻思維。
劉漢欽理事長還指出,田尾一年四季隨時都有花可賞,最適合營造成在地園藝花博。現在各縣市每年都砸大錢舉辦放煙火式的花藝博覽會,但其實只要動用其1/3到1/5的經費,營造田尾成為常態性的花都,每天都能吸引遊客前來,所創造的經濟價值一定會更大。
未來,協會還想推動店家將批發式的賣場變成花園體驗行銷,「就像逛iKea一樣,把賣場布置成家的情境,我們把店家設計成花園,消費者就會想把這個設計搬回家,自然能勾起消費的欲望,」張威智說,因此協會從為店家開辦美學素養的課程做起,一步步帶領會員店家創新經營。
園藝是個「亦農、亦工、亦商」的產業,田尾多為在地自營商家,不乏就業及發展機會,因此較無年輕人外流的問題。業者很多都已交棒第二代,35歲上下的經營者就占一半左右,許多年輕花農都想靠頭腦輕鬆賺錢,看在第一代花農劉漢欽眼裡,他語重心長指出,要創新才能成長,創新行銷當然很重要,但同時也要親力親為,才能把根扎深,所以他希望能透過協會的努力,傳承花農刻苦耐勞的精神,創新與刻苦相輔相成,才能創造產業的未來。
田尾花園公路協會官網:https://www.twgarden.org.tw/
協會的角色是陪伴店家及農民學習,一同成長,迎接花博在田尾。
~劉漢欽,田尾花園公路協會 理事長
▲田尾公路花園協會-商業模式
▲田尾小旅行是愛花者的夢幻之地。搭配導覽員陪同解說,客製化行程讓遊客收穫滿滿。
▲田尾不只是商圈,更是產業深耕的推手,圖為協會為金門林務所開設的課程。
▲藝樹家養成系列中的盆景雕塑初階課程,讓自然之美濃縮在微型盆景中。
▲造園景觀乙級是目前園藝相關證照中最高一級。協會有最專業的軟硬體資源,讓考取率居高不下。
▲與園藝治療、餐飲空間布置結合的園藝課程,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圖片提供:田尾公路花園協會)
多元培力就業計畫案例故事
撰文:何索隆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