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藜(紅藜)是台灣原住民族的傳統作物,過去布農族拿它作釀製小米酒的酒麴原料;排灣族則把它種在小米田旁,用它防鳥害,因此都只有零星種植,自給自足。後來在營養價值受學術檢驗認定、台東及屏東地方政府鼓勵宣揚,以及結合企業共同行銷下,2016年起爆紅,吸引部落農民大舉搶種,2018年全國種植面積估達600公頃以上,在供過於求下,價格大跌,產銷回落,近兩年才趨於平穩。
這一段冷暖甘苦的路,「可樂穀」創辦人謝振昌全程經歷,點滴在心。
第一家有機紅藜專業農場
謝振昌在2010年從電子工程界退休,妻子是排灣族人,老丈人家屏東牡丹鄉每年都種有少量紅藜。退休前幾年,他注意到屏東科技大學蔡碧仁教授、郭耀綸教授發表的紅藜研究報告,加上當時女兒、女婿在美國幫他找一些相關資料,才知道藜麥在歐美被視為養生聖品。
他原本從商業經營角度思考,認為是一門生意,2011年9月,他創辦綠金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進駐屏東科技大學創新育成中心,並在屏東租下一塊近2公頃的農地,10月開始整地試種,命名「可樂穀農場」,成為全台第一個以有機方式種植紅藜的專業農場,也是謝振昌累積種植經驗的實驗場。
後來為了擴大規模,他開始找農民契作。但過去常有投機商人跑到部落,對農民打包票承諾各種作物的契作包銷,等到收成時,商人一見當下價格不好,賺不到錢,就食言不出面收貨。因此,謝振昌想找農民契作,還得先取得信任,簽下合約,並在「友善土地、無毒耕種」的前提下合作。剛開始,種子由可樂穀提供,1分地(約0.1公頃)免費給1碗種籽,農民就高高興興的領回去開始種。
契作價格好 農民收入提升
紅藜從播種到收成一般要4個月,早期原住民種紅藜很隨性,品種也很亂,收成率和賣相也都不好,交來的紅藜常常雜質過多或曬乾程度不足。謝振昌跑遍台東和屏東,分享種植經驗,輔導農友使用生物防治技術,每個農戶至少要訪視3次,輔導他們提升收成。農民1分地約可收成200到250斤,一年可兩收,謝振昌以高於市場行情3成的價格收購,而且都在收貨當天以現金付給農民,3分地1年就可幫農戶帶來二十多萬元的收入。參與契作農民主從屏北百合部落等4、5個部落(主要為八八風災受災戶),拓展到後來最多有12部落、100多戶契作農家。
由於紅藜顆粒很小,脫殼不易,採收後加工篩選過程處理繁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謝振昌花了2年時間,耗資1千萬元與屏科大獨家開發出從乾燥、篩選到分級的全套製程機器,讓產品純淨度達99.8%,2014年還獲得經濟部「新創事業獎」傳統產業組銀質獎。
投機商人打壞市場 負債苦撐
然而,隨著紅藜越來越紅,利之所趨,投機商人聞風搶食,到處以高價搶購紅藜。2016年,可樂穀和農民簽的合約變成廢紙,因為農民硬把該交的貨拿去賣給出更高價的盤商,竟然讓可樂穀收不到貨。當時產地收購價每年上漲5-10%,2018年甚至來到1公克1元,比最初行情漲了7-8倍。市場最火熱時,可樂穀卻貨源吃緊。
行情好,農民便大舉搶種,甚至有資本家包下60甲、45甲農地契作。同時間,南美進口紅藜大舉進口到台灣。紅藜供應爆增,品質良莠不一,不意外的,蛋撻現象重演,市場急轉直下,價格大跌。投機商人眼看賺不到錢,又躲起來了,或者砍價收購;農民收成過多,賣不掉了,才跑來要賣給謝振昌,原本合約只要200公斤,農民硬是塞貨500公斤。謝振昌不忍農民血本無歸,雖然契作合約有罰則,他也放棄追訴,「我們也是咬著牙收,照付現金,倉庫整個爆倉,我那時跟信保基金借了500萬來付給農民。」這段過程成了他壓力最大的一段時間。「這就是人性,」總結這一段波折,謝振昌很感慨。
2019年,市場陷入谷底,資本家和炒作盤商才退出市場。「只剩下可樂穀還在,農民也練了一圈,得到教訓,知道不能那麼短視。我們就利用這個機會,從中篩選理念相同,求穩定,能互相信任的農民,成為我們的核心農民。」他說。
市場重回正軌 與農民共好
但危機並沒有化解,因為隨之而來的疫情,讓滿倉商品無路可去,甚至2020年因為疫情收掉許多百貨公司的通路。但隨著市場重新回歸到產銷比較平衡的狀態,加上2021年下半年市場回溫,才把那幾百萬庫存終於清掉。。
2019年,可樂穀通過B型企業認證,「我們走小而美、小而精的路線,我們不是要賺大錢,能夠和農民一起永續經營就可以了。」謝振昌說。現在,從高屏原鄉、東海岸部落甚至北到桃園,有約50戶核心農民成為他口中的「幸福契作」農友,帶著農民與環境、社區、顧客和員工共好。最近,謝振昌還教農民改從育苗種起,除了可避免播種期遇天候干擾的風險,還可將種植期從4個月縮短到3個月,農民收入就可以再增加。可樂穀2021年收購量估計有45噸。
拉動青年返鄉、弱勢翻身
紅藜產業興起後,帶動了一波原住民青年返鄉就業。謝振昌分享,有位農民告訴他,兒子原本遊手好閒,自從開始學種紅藜後,生活有目標,孩子整個變好了。另一個讓謝振昌感動的故事是,有位長者說,自從他種紅藜以後,人生第一次有了穩定的收入,不必跟晚輩拿錢,人也變得快樂有自信。在謝振昌去看他時,他還特地穿上傳統族服接待,以表達他的感謝。此外,可樂穀在2018-19年曾與世界展望會合作,培訓尖石鄉15戶弱勢家庭種植紅藜以貼補家中經濟,現在也仍幫忙處理採收後的紅藜及包裝。
食農教育方面,可樂穀也沒有缺席。2016年應邀加入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推動的「食農學堂」,提供紅藜種籽給全台500多班中小學,讓孩子親手種植與品嚐台灣紅藜,並透過line群組解答教師們的各種提問。
雖然市場仍有隱憂,例如南美洲進口藜麥的競爭,以及中國大陸藜麥可能透過小三通化整為零蠶食台灣市場,都是謝振昌擔心的事。尤其這將威脅到全國成百上千戶農家的生計。但可樂穀知道,先把自己做好最重要。現在,可樂穀已開發出30多種加工類食品,從麵條、零食、沖泡粉、養生酵素到面膜都有。帶著這些產品,可樂穀要陪著契作農友,一起幸福下去。
可樂穀官網:https://kullku.com/
即使這是一條辛苦的路,但只要想到偏鄉農友的笑容,就值得繼續走下去!
~謝振昌,綠金王生技 創辦人暨總經理•可樂農場 場長
什麼是B型企業認證?
美國費城的非營利組織B型實驗室(B Lab),於2007年提出B型企業認證,以一系列嚴格的標準,來評估企業全面性的表現,透過公司治理、員工照顧、友善環境、社區經營與客戶影響力等5大面向,檢核企業「全面性」的現況表現;在追求獲利的同時,也兼顧利害相關者的利益。營利組織皆可透過商業影響力評估(BIA),並於總分200分取得80分以上,經由國際審查程序,便有機會取得B型企業認證。(資料來源:B Lab Taiwan,http://blab.tw/ )
▲可樂穀-商業模式
▲可樂穀期待市場供需平穩,農友誠信相待,以共好夥伴精神一起走下去。
▲紅藜產業興起後,帶動了一波原住民青年返鄉就業。圖為可樂穀舉辦契作農友說明會。
▲謝振昌(左)跑遍台東和屏東,和契作農友分享種植技術,協助他們提升收成。
▲可樂穀提供全國500中小學班級紅藜種籽,並教孩子親手種植台灣紅藜。(圖片提供:綠金王生技)
國內案例故事
撰文:何索隆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