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沒有921大地震,頭號受災戶南投縣就可能沒有復興「蝴蝶王國」的機會;熱愛土地的鄉民也不會意識到,捍衛家園並非不可能的任務。
林麗娟是南投縣東埔蚋溪環境生態保護協會12位創始人之一,2016年成立以來堅持出任總幹事一職,因為比起行政文書作業,她更熱愛上山下田、走訪巷弄,「整個東埔蚋溪生態園區的花草樹木、竹山鎮的人文史地,沒有人比我熟。」
1963年次的林麗娟沒有顯赫學歷,14歲就迫於現實輟學工作幫助家計。但是她不服輸,充分利用下班時間進修。這一路走來,她不只在1998年成為社區大學講師,2015年完成東埔蚋溪滯洪池環境教育種子師資培訓,甚至在2023年獲頒績優環境教育志工。
震災後投入環境自救,復育逾80種原生種蝴蝶
921大地震後林麗娟加入「921大地震—以工代賑」方案,獲派在遊客中心服務。時任主任陳碧海只給她一項任務:走訪竹山鎮各個里,田野調查路名、地名,每天下班前交一張A4報告。
在那兩年間,每天都要在戶外做比對、確認並記錄工作,無論是烈日當頭或寒風刺骨,她都不以為苦,因為「蒐集典故就像在聽故事,有好多非得要靠長輩口述才會知道的地方史料。」
林麗娟說,除了離鄉到桃園工作,這一生沒有離開過竹山,但這裡的寶藏挖掘不完。她的熱情磁吸11名理念相同的在地人,立志找回竹山昔日榮景,最後的共識是先充實專業當作第一步。
2002年,他們延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現為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簡稱生多所)前副主任彭國棟,講授保育植物多樣性的入門知識;從此,他們一路深入,直到2015年上完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分署開辦的東埔蚋溪解說志工培訓課程,林麗娟考取生多所執照,而後決定憑著學到的本事深耕事業,因此在隔年成立協會。
林麗娟不諱言,那時候很多人都在看笑話,但他們沒有被打敗,反而更認真自發鋤草整地,也主動和主管單位討論復育蝴蝶的解決方案,例如種植高士佛澤蘭、馬利筋等吸引蝴蝶的蜜源植物,設計賞蝶廊道等。至今,「我們已經復育超過80種原生種蝴蝶,甚至看得到臺灣特有種黃裳鳳蝶。」全臺灣蝴蝶種類最多的寶地在杉林溪,有超過160種。
他們的努力有成績單為證:2018、2019、2021、2022、2023年度全國水岸認養評比績優單位,獲「地方型績優獎」,除了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園區遊客遞減無法榮獲獎項,年年都有得獎紀錄,像是獲頒戶外教育場域及環境教育,以及全國水岸認養評比績優單位等。
耐心帶領熟齡新手,廣闢導覽、文創財源
第一年,林麗娟說,因為會員班底只有12人,他們必須有計畫地推進打底工作以求效率,其中包括申請「多元就業開發方案」,2017年起就年年執行社會型計畫,員額4到6人不等,直到2024年轉成3年期。
她坦承,頭一年帶領零經驗、年紀50、60歲的熟齡員工不容易,尤其是田野調查這個關鍵環節,不只會弄髒手,還會遇到「蟲蟲危機」,因此常常遭致怨言。
安撫員工不是林麗娟的強項,為此她聘雇善於溝通協調的專案經理,維持團隊運作,也為隔年改成申請經濟型計畫,自力開源奠定基礎。例如2018年起就增辦生態園區導覽、手作竹蛇籠竹編藝術與種子手作藝術等課程;2019年開發生態桌遊產品。
隨著進用人員累積觀察生態、帶隊導覽的經驗,林麗娟接著賦予行銷、推廣的任務,像是接洽具備展場空間的機構,週末設攤推銷協會課程與旅遊導覽行程等;此外,他們也腦力激盪,發想並設計串聯在地社區或社團,協力打造共好的旅遊行程。
取得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註冊,全臺第一家
更重要的是,協會開始打造新的商業模式,善用自然優勢營利,積極和第四河川分署協力,栽植相思樹、樟樹、光臘樹和青楓這4種碳吸存力最強的樹種,於2024年中成為全臺第一家獲環境部審查通過,取得造林與植林碳匯專案註冊的機構。林麗娟期望,未來的碳權交易可為協會新闢財源。
林麗娟頗自豪協會的努力被外界看見,近幾年參訪機構絡繹不絕,讓她得以槓桿豐富的人脈資源,這一點,也是她這一路走來經常對外分享的心法。「單打獨鬥難成事,凝聚熱情,然後讓對的人做對的事,大事就做得成。」
南投縣東埔蚋溪環境生態保護協會-臉書官網
張家榆:只要有心,門外漢也能變內行
2023年5月,33歲的張家榆接任專案經理一職時,發現要和年紀都大上一輪的大哥、大姊工作,心裡有些膽怯,再加上她原本學的是資訊管理,對生態保育相對陌生,沒多久就想放棄。最終留下來的原因是,總幹事林麗娟力挺,讓她度過學習陣痛期。
一年多以來,她觀察並琢磨進用人員,滾動式分配適性的職責;偕同有經驗的同事編纂蝴蝶植物鑑賞手冊,並跟著講師學習田野調查的取材與觀察技巧。她體認到,跨界雖然有難度,但是用心學習,過程中的挫折都會化為成長的養分,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東埔蚋溪生態園區復育成功80種原生種蝴蝶,甚至看得到黃裳鳳蝶。

▲林麗娟成立深耕竹山,利用當地資源發展種子手作藝術等文創課程。
![]() | ![]() |
▲東埔蚋溪生態導覽,是旅遊行程的亮點。

▲商模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