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於一般的咖啡館,Y café 除了可以聞到咖啡香,還可以讓人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溫暖。「這裡是社會局的空間,我們受委託來經營『照顧咖啡館』的業務。」Y café 森活轉角照顧咖啡館經理林奕仁說道。時光倒回 Y café 開幕的2019年,財團法人台南市基督教青年會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YMCA)早有規畫照顧咖啡館的構想,恰好與臺南市政府社會局為活化公共空間且推動照顧咖啡館的政策不謀而合,因此選定在無障礙福利之家一樓創立 Y café,成為臺南第二家長照咖啡館。
Y café 由YMCA承攬經營,提供5 大項服務:除了長期照顧諮詢及社區整合服務,還有老人與身障者生活自主訓練,協助失能者生活復能訓練與居家環境改善,幫助失能者主動找回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與信心,恢復生活功能與生活品質。此外還有貼心的美髮美甲及足部護理服務,幫高齡者與身障者個維持身心的舒適。而長照人力培訓及健康促進課程與複合式照顧咖啡館,則成為長照業務的後援養成與療癒方程式。
培養長照人力,鼓勵夥伴取得證照
林奕仁提到設立的起心動念,是副執行長游如玉在日本看到當地高齡化現象,同時發現民眾普遍不了解什麼是長照,所以想到或許可以利用喝杯咖啡的時間,讓民眾有機會更認識長照,同時也可作為照顧者自我放鬆的休息站。
「當時缺人、缺資源更缺專業技術,所幸有勞動部的補助讓我們能穩定經營,」林奕仁回憶道。經過一連串的摸索嘗試累積經驗,終於找到方法,並仰賴勞動部「培力就業計畫」補足所需人力,藉由計畫才能培養出長照專業人力與餐飲服務的人才。
林奕仁鼓勵進用人員培養一技之長,未來將有助於他們個人的職涯發展,也積極協助工作夥伴取得長期照護相關的資格。至今已有進用人員經由「培力就業計畫」,順利到民間養護中心擔任照服員。
創立初期,Y café 因為找不到合適且願意投入培力就業計畫的員工,營運曾遭遇亂流。直到有一天,林奕仁在鄰近社區結識董韋君。董韋君原先是在社區服務,後來從林奕仁口中得知咖啡館想優化餐點,需要有餐飲專業的人負責,才毅然加入團隊,擔任專職人員。林奕仁笑道,以往 Y café 的咖啡被嫌難喝,不過在董韋君調整過後,消費者開始聞香而來,回客率也越來越穩定。
物美價廉很佛心,要當長照問路店
定位為「照顧咖啡館」的Y café,營運方式不同於其他連鎖咖啡店,林奕仁說明,這裡的經營重點是培力為主、營利為輔,以陪伴者的角色給予照顧者身心歇息的場域和長照服務的諮詢。目前 Y café 已走到培力就業計畫的第3期,2020年至2021年總業績僅成長4%,但到了2022年底已攀升31%、2023年則為27%。董韋君也表示,疫情之後原物料成本大漲,各項餐飲仍維持原價供應,佛心價格、用料實在,希望薄利多銷。
YMCA用愛與希望澆灌的 Y café 森活轉角照顧咖啡館,如今也打出知名度,不少單位特地前來觀摩取經。有鑒於消費客群為照顧者的比率日趨增加,短期目標著重將咖啡館打造為「長照問路店」,持續為建立長期照護的優質環境而努力。
Y café 森活轉角咖啡館-臉書官網
董韋君—讓咖啡廳起死回生,勇敢迎戰的鋼鐵女力
有餐飲背景的董韋君,先前為社區關懷據點的服務人員,在一次樂齡活動與Y café結緣。上午關懷據點的工作結束以後,她會到咖啡館吧台協助調整餐點品項、傳授沖泡咖啡的技巧。後來董韋君加入培力計畫接任專案經理,靠著勤跑市集開發客源創造收益。階段性任務結束之後,成為Y café的專職人員繼續堅守崗位。
如今,她可以笑看這一切的轉變,從乏人問津一度以為要閉店,到現在有人循著咖啡香、聞著剛出爐的手作餅乾香而來。回顧3年來跟著大家一起成長,董韋君坦言,剛接手就是場震撼教育,觀念與思維的落差需要時間磨合,但遇到挑戰就勇敢面對,就算失敗也沒關係,若成功了就要讓它更好!(董韋君提供)

▲咖啡館裡人氣很旺的手作課程,也是熟齡朋友交流的好時機。(Y café提供)

▲長輩們在咖啡館裡互相討論使用手機,相當認真。(Y café提供)

▲林奕仁經理(左)與夥伴董韋君(右)用心經營,Y café營運愈來愈穩定。(Lisin Icyang攝影)

▲咖啡中跨世代的活動溫馨感人。(Y café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