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新員工到職的第一天,人資經理Abby Saunders正在致詞,她表明自己沒看過新員工的履歷,沒有向前雇主探詢過往,甚至沒打電話給保證人確認。這些員工當中有人坐過牢、有人無家可歸,也有人從來沒從事過合法的工作。但沒有關係,公司將會協助員工學習新技能,展開新人生。
這看似奇特的招募流程,稱之為開放雇用,而Abby Saunders的公司Greyston Bakery正是開放雇用的先驅,也是傳統就業流程的破壞者。
無面試免調查,更生人不會被放棄
故事得回到1982年。當時,Greyston Bakery的創辦人Bernie Glassman居住在紐約州北方的揚克斯市(Yonker),他看到許多人想找工作卻又屢屢碰壁。Glassman認為失業是這座城市最大的問題,於是他開始在街頭上把人拉起來,然後問:「嘿,你想工作嗎?你想學習新技能嗎?」這就是開放雇用的開始。
40多年來,Greyston Bakery一直秉持開放雇用的精神招募人才,求職者只要前往Greyston ,將自己的名字填上工作清單,一旦有職缺,名單上的人就會依序得到工作。不需要面試、沒有背景調查,而且薪資還高於最低工資水準。
只要有意願就能獲得工作,對移民、身障人士、低教育人士或更生人來說,這無疑為他們的人生打開了一扇窗。Dion Drew就是最好的例子。
2009年,Dion Drew剛從聯邦監獄回到家鄉,身上背了3項重罪的他在8個月的求職過程中頻遭拒絕。Dion Drew將名字填上Greyston的求職清單,之後他接到Greyston的工作邀約。10年後, Dion Drew成為麵包店主管。他買了車,與家人搬進一棟擁有3間臥室的房子。
入職員工先受訓,解決缺工勞雇雙贏
根據統計,全美雇主每年花費大約30億美元對求職者進行背景調查,而像Dion Drew這樣的人往往在第一關就被排除在外,讓這些人陷入貧窮與失業的循環。但Greyston「開放雇用」的商業創新,卻能透過包容性就業,把工作弱勢者帶回主流經濟隊伍,打破社會貧窮的惡性循環。「對於更生人來說,你想付錢把他們留在司法體系裡(指監禁),還是想透過工作拯救他們,讓他們為經濟帶來助力?對企業、個人、家庭還有社區來說,這是一個多贏的方案。」Greyston執行長Joseph Kenner說。
但,拆掉就業門檻,不代表不在乎員工的工作表現。Greyston有一套嚴謹的入職訓練流程,新進員工會有6到9個月的烘焙師學徒訓練,由已完成訓練的導師提供支援,此外,每兩週還要與主管進行一次評估。完成訓練後,員工就會得到一份穩定工作。
開放雇用除了能帶來更佳的社區多樣化與社會支援之外,從商業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招聘方式也有商業利益,特別是能大幅減少缺工問題。「那些在求職過程中屢遭拒絕最後被錄用的人,會成為最忠實的員工,他們在公司的工作時間,會比那些沒有同樣忠誠度的員工長得多。」Joseph Kenner說。
2018年,Greyston成立了開放雇用中心(Center for Opening Hiring)推廣「開放雇用」理念。「我們希望盡可能教育其他公司,讓他們了解開放雇用的可能性。有時候企業可能有所質疑,我們會告訴他們釋出一個職位來開放招募就好,不一定要整個部門。」Joseph Kenner說。
創造數千工作機會,營收逾千萬美元
目前,所有與Greyston合作的公司加起來已為人們提供1,200個就業機會。Greyston董事會也計算出,目前公司資產總額高達3,000萬美元,2023年營收約1,300萬美元。過去40年共創造出3,500個工作機會,支援了19,000個家庭,並協助139家企業實施包容性招聘。光2021年,Greyston就為整個揚克斯市西南區域帶來1,400萬美元的經濟效益。
挾著這股氣勢,Greyston擘畫了遠大的10年願景,期望能在2030年為面臨就業障礙的1千萬名美國人,帶來至少4萬個就業機會,預計可以創造出高達3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961億元)的經濟效益。
幫媽媽找工作,台灣也有資源整合
Greyston能以一家企業之力發揮如此大的社會影響力,原因有三:
-
給予有尊嚴的就業機會:對員工來說,Greyston提供的工作機會帶他們不再繼續被過去的錯誤定義,也讓他們擺脫經濟困境,有機會重返社會,這對他們的自尊與心理健康帶來深遠的影響。
-
打造全新聘雇模式:Greyston最特別的創新在於改變傳統求職流程,不僅成功促進社會階層流動,更抓住求職者心態,讓他們成為企業中最穩定的一支勞動大軍。對於位處缺工時代的企業來說,這點能帶來極大的啟示。
-
經濟賦能與平等:Greyston為面臨就業障礙的人提供寶貴的就業機會,讓員工有機會擁有穩定收入,跳脫貧窮循環,過去40年支援了19,000個家庭經濟獨立,增加經濟流動性,也有助於建立一個更平衡的經濟體系。
成立於2016年的台灣「得人資源整合」與Greyston的理念相似,以「幫媽媽找工作」的理念出發,媒介因養兒育女中斷職涯的婦女人才重返職場,讓婦女不會因為擔心職涯中斷而選擇放棄生育,進一步解決少子化問題。
根據顧問公司Korn Ferry資料顯示,2030年,全球將面臨8,500萬人的勞力短缺。面對嚴重的缺工問題,台灣不少企業正朝多元雇用邁進,攤開行政院主計總處數據,65歲以上的銀髮勞動力,2023年突破40萬大關,2024年1至8月,勞動市場中的銀髮就業者達42.7萬人,銀髮族、二度就業婦女都成了就業市場的當紅炸子雞。Greyston的案例告訴我們,雇主若能放寬標準,嘗試向不同族群招手,或許就能化解缺工難題,找到穩定的勞動力大軍。
Greyston 官方網站
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應該獲得成功,不管他面臨什麼樣的挑戰或個人背景如何。
—JosephKenner , Greyston執行長
得獎年份項目或榮譽紀錄
2008年獲B型企業認證
2013年起連續8年世界最佳B型企業
2023年獲施瓦布基金會社會企業家獎的年度社會創新獎(Social Innovator of the Year award)
專家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