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界有肯定科學家專業成就的諾貝爾獎(Nobel Prize),也有表彰另類創意,以期實現科學普及的搞笑諾貝爾獎。在台灣馬拉松界,有強調國際認證的專業賽事,也有主打人情味爆棚,因而讓報名者搶破頭的田中馬拉松賽事。
2024年,是田中馬拉松第13年舉辦,吸引33,341位選手登記抽籤,中籤率不到40%。一個總人口數不到4萬,卻能創造超過新台幣8千萬元產值的賽事,背後的靈魂推手鄭宗政歸功於,在地鄉親成功復刻台灣農村已不復見的懷舊年終宴。
他解釋,小時候,每到秋末收成季節,家家戶戶都會自發性接力辦桌,廣邀左鄰右舍,甚至前村後鎮的親朋好友把酒言歡。「長輩把這一頓看得很重要,既想辦得澎湃,賺到裡子,也想辦得熱鬧,贏了面子,就會互相拉抬聲勢。」有來有往、你好我好的共榮思維深植在田中人的DNA裡。
但是田中在時代進步中歷經產業變遷,漸漸褪去農村色彩,披上製造業外衣,大學化工系畢業後的鄭宗政進入家族紡織企業,親身經歷崛起又沒落的歷程,也見證原本充滿自豪感的「米倉」封號日益黯然失色。心急的他和幾位古道熱腸的鄉親,每次聚會就是討論田中現在的光景並擘畫田中的未來。
22里動員大獻寶,幫選手打造加油大道
金融海嘯打趴全球經濟,但路跑活動卻在此時異軍突起,賽事一場接一場。本身是跑友的鄭宗政心想:這應該會是田中從「米倉」轉型的新出路。他藉著參賽實地觀摩幾場國外賽事,並由田中觀光商圈發展協會實驗性舉辦幾次馬拉松賽後,2015年成立彰化縣馬拉松路跑協會,先與時任田中鎮長鄭俊雄齊心舉辦賽事,要把田中打造成素人跑友的朝聖殿堂。
協會純粹是民間自發的非營利組織,但是舉辦馬拉松絕非10來位會員單憑熱情就能扛起,人力、經費和賽事規畫更是關鍵。
先看人力。重點是動員22個里、22個社區發展協會。鄭宗政最感佩的是,「儘管一開始鄉親都因為不懂而質疑,卻因為知道『所有人都在乎』願意力挺。」他和團隊挨家挨戶徵召志工,從中摸索出,最一目了然的作法就是播放日本那霸馬拉松當地居民夾道加油的實境影片,讓超過2,000名田中人點頭加入,更承諾「家裡有什麼寶都願意拿出來獻」。
在地企業一條龍供貨,咖啡渣機能衣很環保
至於經費,據當年鎮長鄭俊雄所說,扣除人力成本,文創商品、伴手禮和跑者包等必需品僅花大約50萬元,但並非為了省錢犧牲品質,而是由在地優質企業接單生產,降低物流運輸成本,以4,300多份報名費收入相抵的最終成本。
尤其是選手衣,接單廠商不只是依照規格生產,每年都會在材質下功夫,期望更環保永續,比如2017年採用回收的咖啡渣,經由專利技術添加至纖維,做成可以控制異味、抗UV以及快乾的機能衣。
最後是賽事規畫。鄭宗政不諱言,第一屆賽事催生過程的困難之一是,在沒有歷史成績單佐證的前提下,公、私部門商議合作費時費力,爭取路權、交通管制、警力支援等事項都是難題。
賽事當天,只見寬敞的跑道路段沿途都會被全鎮動員的熱情包圍:敲鼓奏樂的隊伍、穿著短裙揮舞彩球和高舉自製加油棒的啦啦隊,加上扯開喉嚨嘶喊加油的老老少少。但最熱門的話題,卻是那一條美食大道—浮誇的牛排、龍蝦和烤乳豬,當然也不乏能快速補充選手能量的香蕉、地瓜、機能飲料等補給品。邊吃邊跑,是真正的歡樂馬。
田中馬名號一舉打響,隔年報名人數倍增,第三年突破萬人門檻。田中馬儼然成為彰化縣寶,不只鹿港、二水等鄉鎮都來取經,更有國外地方政府揪團參訪。
從多元到培力,朝ESG永續經營邁進
2015年,協會申請6個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員額,除專案經理負責統籌管理、行政業務,其餘進用人員鎖定設計行銷、觀光休閒等領域,實現運動城鎮、樂活就業、友善環境3大願景。
舉例來說,每年底田中馬會自活動經費的結餘中撥出大約20%,當作體育推廣基金,用以支持社區少棒隊、青少棒隊,並贊助高中體育班、家扶中心體育社團。鄭宗政認為,紮根教育並培養多元運動的風氣,比單一運動項目更能孕育出成熟的運動城鎮。
2020年,協會申請「培力就業計畫」,2名專案經理與2-3名進用人員不僅工作範疇放寬,專業程度也升級,培力的重點在品牌塑造並建立賽事資料庫;同時串聯員林、二水及鹿港三鄉鎮合辦馬松嘉年華。此外,協會延攬文史工作者許名勝(暱稱多爸),合推以深度為號召的「田中尋米小旅行」。許名勝在台中修平科技大學觀光與遊憩管理系任教,課餘時間返鄉投入地方創生,帶遊客騎自行車見習蜜麻花工廠、有機火龍果農場、以玉米葉為底的玩偶等,探索在地產業、文化、歷史與宗教信仰的脈絡。
第二期培力計畫已在2023年底結束,但田中馬為地方創生樹立的典範正繼續發揮強大的影響力。鄭宗政直言,田中馬的成功經驗值得輸出,尤其是有心營造地方社區的組織務必要從「地、產、人」的資源優勢出發,由下而上動員,才能結合公部門力量,發揮加乘效果。
他補充,槓桿多元資源是田中馬規模壯大的關鍵,也是未來永續經營的手段,因此協會除了友善跑者與環境,也友善贊助商,2020年起主動統計垃圾量,當作減量與碳排依據;2023年獲得台灣德國萊因技術監護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頒發全台第一張賽事碳足跡查驗認證。
「當你把客戶重視的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 Governance,ESG)放在心上,自然就會磁吸更多也想要為ESG善盡責任的企業,凝聚出強大的良善循環。」
彰化縣馬拉松路跑協會-臉書官網
林欣怡:我不是在地人,但以田中為傲
林欣怡從出生到大學畢業、職場就業,都住在台中, 因為任職的顧問公司要輔導田中鎮觀光商圈發展協會,才深入認識「台灣米倉」;更在4年後被鄭宗政的熱情感召,先後接下田中鎮觀光商圈發展協會、彰化縣馬拉松路跑協會的專案經理。
她從輔導者轉成被輔導者的角色,深刻體會地方創生組織推動社區活動酸甜苦辣的滋味,從中學到,和長輩講話時除了要更有耐性,也要更善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和比喻,才能有效溝通。37歲的她看著田中馬拉松從獨立賽事到揪團合辦嘉年華,在地人的熱情奉獻,讓她深以為田中服務為傲。(林穎成 攝影)


▲圖1、 2 :田中馬拉松賽事參與人數年年增加,鄉親全體總員讓比賽有如溫馨的嘉年華。

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案例故事
撰文:周玉文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