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人最愛的出國首選日本是有名的溫泉國。根據日本環境省統計,全日本大大小小的溫泉區加起來共有2,900處,而其中,有一處溫泉區不是傳統的溫泉勝地,卻因為1980年代的一連串創新之舉而享有高知名度。這個隱藏在深山裡的溫泉秘境,就是位於九州熊本的黑川溫泉。
合作組織整合旅館形象,走上觀光舞台
從三、四百年前的江戶時代開始,黑川地區就是歷史悠久的溫泉地,但跟鄰近的杖立與内牧溫泉相比,黑川溫泉交通不便,知名度也不高,連地圖上都找不到黑川溫泉的地名。
為了改善現狀,1961年,這個半農半商的溫泉療養地成立了合作組織——「黑川溫泉觀光旅館協同組合」(簡稱黑川溫泉旅館組合),然而似乎沒有發揮什麼效力。真正的轉捩點發生在1970年代,當時黑川溫泉區「山之宿新明館」的老闆後藤哲也,為了創造出讓遊客驚豔的旅館,以數年時間建造洞窟浴場,並在旅館周圍造景,讓新明館的生意一炮而紅。
1986年,在後藤哲也的指導下,黑川溫泉旅館組合的第二代開始改造家鄉。他們重新編制旅館溫泉組合,將組織分為「植樹組」、「企畫組」與「招牌組」。植樹組在溫泉區種植了兩萬棵樹,招牌組則拆除兩百多個原本隨意擺放的招牌,為黑川打造出風格統一的專屬風景。企畫組深入研究後發現,儘管黑川溫泉區每家旅館都有露天浴池,但有兩家旅館因場地限制而無法建造露天浴場。為了讓這兩家旅館的客人也能享受露天泡湯的樂趣,於是設計出「入湯手形」(てがた,票據、在此有通行證之意),這就是讓黑川溫泉馳名全國的最大賣點。
獨創泡湯通行證,旅客多重新選擇
黑川溫泉的入湯手形是一張木製的通行證,現在每一枚售價1,500日圓(約新台幣310元)。只要持有手形,就可以在半年效期內,從當地26家旅館中選擇喜歡的3家旅館泡湯(現在也可選擇泡2個浴池,並兌換1份點心或紀念品)。
這樣的創意發想最終促成了「黑川溫泉一旅館」的地區哲學:每間旅館都是獨立的「房間」,溫泉鄉裡的小路被視為「走廊」,自然景觀就是「旅館的花園」。「黑川溫泉一旅館」將直徑4公里範圍內的溫泉度假村視為一個大旅館,「旅館在各自競爭、提升品質的同時也攜手合作,為整個溫泉區的繁榮而努力。」黑川溫泉事務局長北山元說。
入湯手形吸引了全國關注,讓黑川溫泉揚名日本,2003年業績最高峰時住宿遊客達40萬人,觀光人數達120萬人;入湯手形自1986年發行以來至2019年共賣出約300萬張;2022年(疫情期間)黑川溫泉旅館組合包含入湯手形、小物販售及業內外收入的整體營收達到1.09億日圓(約合新台幣2,400萬元)。
循環經濟創意篇,落葉堆肥種蔬菜
北山元認為,他們的成功之道在於「靠入湯手形的收入為經營支柱,不依賴國家或地方政府的補助,所以才可以自主地展開各種活動。」
2002年,為了保護黑川特色,這個小鎮簽訂了「城鎮發展協議」。他們以高品質的個人遊客為目標,避免大資本進入。此外,鎮內的商店數量也有限制,並正努力開發特產,在地銷售。為了保護河川,旅館內使用的洗髮精、肥皂幾乎全部使用可分解的天然材質。
黑川溫泉組合也衍生不少創意之舉。例如利用每年秋天產生的大量落葉製作堆肥,再將利用堆肥種植出的蔬菜提供旅館使用,嘗試要打造出一個乾淨的循環經濟。
除了直接收益,循環經濟也產生外溢效應。溫泉堆肥除了對外販售之外,2021年,黑川溫泉旅館組合更利用堆肥種植出的番茄品種「桃太郎」開發果汁,未來還計畫將果汁商業化。
地區造就人才,老一代找到新出路
人力資源開發也是黑川溫泉組合的工作重點。「我們的信念是『地區造就人才,人才造就旅館』,因此不只依賴各旅館,而是作為一個地區提供職業支持。」黑川溫泉旅館組合會長北里由紀說。
截至2020年,約有670人在黑川溫泉區工作。為了培養下一世代的領導人才,黑川溫泉組合開辦「黑川塾」,提供能幫助學員發現自我職業規畫的課程。另外黑川溫泉組合也充分利用小鎮的閒置勞動力,像入湯手形就是由當地的「河津開發」負責製造,再交由鎮內老人會「三養會」烙印Logo、穿繩、貼標籤,讓鎮內老人既有工作,也有收益。
「有許多觀光地區因為無法順利地把經驗傳承給年輕一代而逐漸衰退,但黑川溫泉卻因為1986年的轉機而獲得了成功。現在引領黑川溫泉的是他們(第二代)的孩子,也就是第三代。我認為,上一代的心聲是『我們年輕時成功過一次,你們也要勇敢地去做你們認為對的事』,這樣的支持刺激了年輕人的企圖心。」北山元說。
在跨越世代傳承的理念下,黑川溫泉區開展與自然共生的活動,持續挑戰以可持續性的方式保護「景觀」、「農業」與「觀光」,也為這個曾經不起眼的溫泉區,創造出循環百年的永續命脈。
台灣竹山守住在地元素,成功模式分享國際
黑川溫泉憑藉創意,從偏鄉小鎮蛻變成全國知名的溫泉勝地,成功之道有三個關鍵點:
1.「打群架」商模:入湯手形的創意商模將整個溫泉區整合成一家大旅館,各家旅館之間不再是競爭關係,而是合作對象,創造話題之外,遊客也多了新的消費選擇,是多贏的商業模式。
2.人力資源開發:黑川小鎮透過溫泉組合這個地方組織,成功聯繫起三代情感與經驗傳承,解決地方就業問題,也成功運用老年閒置人力,為地方勞動力增加就業管道。
3.多元化經營法:觀光之外,也結合地方不同產業,例如畜牧業、回收經濟,以及果汁商品化的消費性產品,讓黑川地區挑戰經濟系統多元化,開啟更多可能。
在台灣的國境之南也有類似的故事。林務局與屏科大陳美惠教授團隊,以傳承原民文化為目標,推動部落深度旅遊,促成屏東185縣道(沿山公路)產業復興,除舉辦農夫市集扶持在地小農,也帶領原民部落研發特色產品,並串連當地瑪家鄉、三地門鄉、霧台鄉在地居民組成經營團隊,推動深度生態旅遊。政府、民間協力,為地方創生打造出一個完美的典範模式。
對竹山與黑川溫泉來說,自然資源一直都在,差別只在於人們是否願意花心思思考地方的未來是否還有別的可能。對台灣來說,許多偏鄉也面對與黑川地區類似的人才流失問題,但透過增加在地就業機會、技能培訓以及品牌行銷,黑川地區增加許多新職缺(旅館服務員),也帶來了新職種(入湯手形製作員、堆肥製作員)。只要有新想法,隨之而來的就是無限的勞動機會。
面對時代變遷的潮流,台灣社企如果想為地方加值出不一樣的價值,屏東185縣道的與黑川溫泉的成功案例,可以是發想商業模式很好的起點。
黑川溫泉-官方網站
理論在世界上尚未確立,所以我們說「讓我們從實踐中學習」。
—北山元,黑川溫泉旅館組合事務局長
得獎年份項目或榮譽紀錄:
2002年日經Plus 1(NIKKEI プラス1)温泉大賞全國第一
2007年Good Design Award特別獎(グッドデザイン賞特別賞)
2008年亞洲都市景觀獎(アジア都市景観賞)
2009年日本《米其林綠色指南》二星景點(ミシュラングリーンガイドジャポン2つ星)
2020年環境省環境經濟課長獎(環境省環境経済課長賞)
2022年永續經營獎(サステナアワード)
專家點評劉子琦
泡湯一卡通
黑川溫泉之所以受歡迎,並不在於「入湯手形」--溫泉通行證的設計,而是全區居民團結一致,視黑川為全體一家的社會連帶經濟(social solidarity economy)的實現。從不同旅館條件間截長補短的協作聯營,到街景、山徑的氛圍營造、河川的保育,以及循環農業生態體系的創建,都需要居民參與、互助合作,才能讓黑川的溫泉充滿熱情款待而與眾不同。(作者為勞動部「培力就業計畫」及「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審查委員)

▲黑川溫泉組合成功吸引觀光人潮,這個繞一圈只需約30分鐘的小村,成為日本地方創生新典範。圖為溫泉街實景。
(圖:維基百科 hiroooooki from Tokyo, Japan 032, CC BY 2.0)
![]() | ![]() |
▲「黑川溫泉一旅館」,這個入湯手形可以引領遊客選擇不同旅泡湯。
(圖:維基百科 江戸村のとくぞう - CC BY-SA 4.0)

▲即使到今天,從福岡或熊本車站到黑川溫泉,也要花上半天的交通時間。原本連地圖上都找不到,如今卻成知名景點。(圖:維基百科)

▲商模圖
國外社會創新案例故事
撰文:汪曉嵐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