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澳洲知名麵包店Bourke Street Bakery創辦人Paul Allam的電話響起。「我當時突然接到叔叔的電話,他和朋友與泰緬邊境湄索(Mae Sot)一家孤兒院有聯繫,問我有沒有興趣過去一趟,協助建立一個小型烘焙坊,教難民營的克倫族(Karen)女性如何製作麵包。」Allam回憶。
隔年2月,Allam和妻子踏上這段意外的旅程,在泰緬邊境待了10天,教導15位婦女烘焙。然而回到澳洲之後,Allam卻心心念念這次經歷。「那次的旅行非常鼓舞人心,但我們意識到,如果想創造最大的影響力,我們必須在自己的家鄉展開計畫,」Allam說。他寫下幾個方案,思考如何在澳洲複製這個模式。「當我把這個想法拿給律師朋友看時,朋友笑說:『這就是社會企業啊!』」
做烘焙、教英文,還給予就業支持
這段特別的經歷,讓Allam與商業夥伴、知名的麵包師David McGuiness合作,他們放棄原本有利可圖的麵包批發機會,捐出珍貴的烘焙配方,投入數千小時,在2013年催生出澳洲第一家社會企業麵包店The Bread & Butter。
在The Bread & Butter,學員會接受6到8個月的帶薪培訓計畫,內容包括手工烘焙技能、基礎會計輔導,還有密集英語課程,學員完成培訓後可獲得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技職學歷認證,The Bread & Butter也會給予就業支持,讓學員在雪梨各地的烘焙坊和廚房實習。
不到一年,The Bread & Butter面積500平方公尺的廚房已經向雪梨各地的零售商供貨,包括澳洲高檔連鎖百貨David Jones、Carriageworks市集和Pyrmont農夫市集,以及多家咖啡館和餐廳。
The Bread & Butter以難民為對象提供協助,因為難民在澳洲幾乎沒有任何就業機會,他們往往沒有正式學歷,或是擁有在澳洲不被承認的海外學歷,以致許多人無法發揮自己原有的技能。學員來自包括伊朗、伊拉克、阿富汗、烏克蘭、西藏⋯⋯各地,年紀從20多歲到50多歲不等,其中許多是45歲以上的女性。
來自伊拉克的Salwan,為了逃離ISIS的威脅而成為難民,但在異鄉,重新開始生活並不容易。「過去很多時候我想找人談談,想尋求幫助,但我無法表達自己⋯⋯讓我覺得自己毫無希望,」Salwan說。但The Bread & Butter這項計畫幫助Salwan增強信心,在澳洲重拾生計。「對我來說,每天醒來知道自己要去上班,要去做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那是一種真正的喜悅。」Salwan開心地說。
2022年畢業的Hellen Rangil則因The Bread & Butter擁有在異鄉的第一份工作,使她能夠支持自己的家庭。「The Bread & Butter就像是我的救命稻草——它不僅是工作的地方、賺錢的管道,也是一個尊重個人和提升家庭尊嚴的地方。」
發揮代際影響力,惠及下一代
截至2023年,The Bread & Butter已提供超過81,000小時的培訓,2024年迎來第100名畢業生——27歲的阿富汗難民Haseebullah。計畫執行長Eva Rabanal說:「我們感到自豪的是,自2013年計畫展開以來,幾乎所有畢業生都找到工作,不要需要福利支持。」
更令人振奮的是,The Bread & Butter不只影響一代人。2018年,澳洲Social Impact Hub調查發現,The Bread & Butter所有畢業生的孩子都在學就讀或就業,顯示出正面的跨代影響。「這意味著我們不僅在幫助那些走進我們大門的人,我們也在幫助他們的孩子,而這種影響會持續傳遞下去,」專案經理Phillip Hoban說。
The Bread & Butter如今是一家上市公司,Allam不諱言,經營企業的目標就是獲利。「我們這裡的工作文化非常不同,每個人都知道他們這樣做是為了彼此,也是為了比正常商業模式更大的目標。別誤會,我們是資本家,我們想透過這個計畫賺錢,但我們的動力源自於這樣一種理念:賣出的麵包越多,我們幫助的人就越多。這是一種非常強大的驅動力。 」
2024年,The Bread & Butter營收約650萬澳元(約合新台幣1.26億元)。The Bread & Butter將100%利潤用於創造機會和緩解貧困,協助有志於成為烘焙師的澳洲難民,目前麵包和糕點的銷售收入占培訓和營運成本的90%,其餘10%來自捐贈基金,The Bread & Butter也依賴志願者和無償專業協助來實現目標。
One-Forty移工學校,伴移工翻轉人生
在台灣,成立於2014年的One-Forty也秉持同樣的理念,開辦「移工人生學校」,為來台打拚的移工提供語言、文化與財務素養課程,幫助移工利用新知識擺脫貧困的惡性循環。One-Forty創造了全台最大的東南亞移工社群,有超過82,000移工參與這項計畫,許多移工更利用在台灣學得的新技能,返國後找到更高薪的工作,甚至有人回國後自己當老闆,賣起珍珠奶茶和雞排等台灣味。
「bread and butter」是一個英文俚語,意思是某人的謀生之道。在澳洲,The Bread & Butter用實際的案例演繹這個俚語,讓難民透過雙手,將希望與尊嚴揉進麵團,製作出一個個充滿人生滋味的芳美麵包。
The Bread & Butter 官方網站
其實很簡單—我們賣出的麵包越多,就能幫助越多人。
—Paul Allam, The Bread & Butter創辦人
得獎年份項目或榮譽紀錄:
2021年獲Hilton Effect Foundation頒發「Hilton Effect Grant」獎助金。
專家點評劉子琦
難民手作烘焙一片天
社會企業的運作模式需要以企業管理的模式同時兼顧社會公益與經濟效益的共伴效應。Paul Allam一發想完成,就將難民就業與生活適應問題帶入社會企業的公式中,隨即發揮就業支持體系的效果。從語言學習、技能訓練、管理課程、證照取得、就業安排乃至於生活陪伴,都是體現著The Bread & Butter模式整合性的社會影響力。來自烘焙產品的營收利潤,也完全捐入社會企業的初始目標,用以擴大的社會影響力的規模。The Bread & Butter造了一座通向兼容社會融入與經濟自足的社會企業就業橋樑,重新定義社會企業創新方案的經濟與社會價值。(作者為勞動部「培力就業計畫」及「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審查委員)

▲The Bread & Butter已培訓超過100位難民學得一技之長並自力營生。(達志影像)

▲學員接受The Bread & Butter提供的6到8個月帶薪培訓計畫,包括英語課程,幫助他們取得技職學歷認證,盡快融入社會。(達志影像)

▲自2013年計畫展開以來,幾乎所有畢業生都能找到工作,在新國家展開新人生。(達志影像)

▲商模圖
國外社會創新案例故事
撰文:汪曉嵐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