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竹縣寶山鄉新城社區憑藉成功復育蔗田、復興黑糖產業,在2021年的全國「第二屆金牌農村競賽」中勇奪銀牌,堪稱農村企業化的模範生。不過他們並未就此沾沾自喜,而是朝著架構分明的分工方式繼續壯大。
身兼6家機構執行長的王翎鳳說明,為了確認職責分工,兼顧農作、休閒觀光等營利事業與長期照護等非營利事業,2024年初正式成立社團法人新竹縣寶山鄉觀光休閒產業文化協會,與新竹縣寶山鄉新城社區發展協會、新竹縣寶山鄉寶山香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社團法人新竹縣寶山鄉觀光休閒產業文化協會附設私立新城風糖莊園長照機構、新城風糖有限公司和新竹縣寶山鄉樂齡學習中心等機構串連合作,攜手打拚地方創生。
把寶山「三寶」發展成小型產業生態圈
這一長串名單讓人看得眼花撩亂,她簡單概括:「整個寶山鄉居民的生計都包下來了!」這句話帶有玩笑成分,但是,從她將協會定位成自給自足的社會事業發展基地,由地方上的各單位分工營運的角度來看,一個小而美的生態圈初具雛形,雖不中亦不遠矣,已慢慢綻放出獨有的地方風情。
營利事業全都圍繞著寶山「三寶」發展:黑糖、柑橘和綠竹筍,她將這三種採用自然農法耕種的作物當成營收三本柱,投入人力與資金成本打造從研發、行銷到販售產品與服務的垂直整合商業模式。
產品方面,新城風糖向上游的契作小農收購白甘蔗,委由中段的青農加工,然後交給自力架構的產銷整合平台——「田邊」推廣及運送。黑糖產品線已然成熟;柑橘有一半賣給零售與飯店業者,另一半送到 2021年自創的品牌「巢.庄」,加工製成果乾與果醬。綠竹筍則強打6到10月採收期現摘現吃,過剩部分才做成筍乾等加工食品。
服務方面,新城社區協會在設計農事體驗、生態導覽及在地食材田園餐桌等主題遊程之餘,積極對企業客戶與校園學童開辦食農教育、綠色照顧與木工冬夏令營等。說到這裡,王翎鳳頗感自豪:雖然主力客層鎖定推動ESG(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環境、社會、治理)的竹科企業客戶,但近年也有總部設於台北的美商慕名而來。
將開辦養雞事業,實踐「合作經濟」
然而,王翎鳳的商業化企圖心不只如此,協會協力農業部農糧署與台北技術團隊建置的放牧養雞場即將在2025年年底啟用。她說,新業務將以合作社型態經營,初期將進用3名在地員工,試辦3,000隻有機放養,由員工共同經營、分享成果。未來視營運狀況陸續擴辦,目標是放養達9,000隻雞。
「合作經濟」的精神是「互助合作,共同所有,對外承攬」,兼顧多數利害關係人需求,可避免資本與生產工具被少數人壟斷,且強調營利的折衷模式。王翎鳳期盼藉此達成兩大目的:一是安排老人家協助包裝雞蛋的工序,讓他們常保活動力、錨定生活重心;更重要的是自給自足之外,還能創造利潤,進而滿足失業補助或長照津貼等社會福利功能。
協會的商業機制持續進化,帶來經濟報酬與社會影響力。營收方面,單一年度營收達新台幣600萬元、獲利330萬元,用以推進日照中心與巷弄長照站的社會福祉事業,並逐步實現「農養合一的綠色莊園」目標。社會影響力方面,2017年轉成「多元培力就業計畫」以來,新開出30個工作機會、10名合作農友、20家合作通路業者,並活化休耕地6公頃。
尋求AR、AI解方,因應老化、缺工前景
2020年,王翎鳳取得玄奘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專班碩士,仍覺不足,繼而攻讀社會工作學系二年制在職專班學位,以期考取社工師證照,未來可以更專業、完善地提供全方位預防性及支持性服務。在她看來,台灣高齡化速度加快,缺工是不可逆的憂患,「未來長照這條路勢必要善用科技,現在就要開始布局。」
她向師長尋求解決方案,獲得校方的大學社會責任(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USR)團隊協助,邀集5位系主任共同參與,討論導入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或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甚至是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可行性,AR有助導覽業務、VR培訓照護技能,AI則強化照護效能。
小組成員之一的視覺傳達設計學系主任吳敬堯舉AR為例,教師有意帶領學童走出校園認識家鄉特色,安排實地走訪蔗園、柑橘園時,即使錯過採收季節或是園方人力吃緊,無暇導覽也不影響行程安排,只要戴上AR頭盔,照樣可以邊看邊聽課。
由於文化協會架構日益精密、規模持續成長,加上聚焦顧客體驗的商業機制漸趨成熟,培力團隊陣容龐大,總額高達26名,其中也不乏追求自我成長的資深夥伴,代表之一是勇於跨域學習取得照護資格的高齡員工鄒瑪莉。王翎鳳常舉鄒瑪莉為榜樣——隨時自我調適,跳出舒適圈,投入社區及弱勢關懷服務,來激勵所有培力夥伴共同努力,期許最快在5年內實現輸出整套服務,自力有機成長的願景。
社團法人新竹縣寶山鄉觀光休閒產業文化協會-官方網站(新城風糖)
鄒瑪莉 退休返鄉二度就業,成為合格照護員
67歲的鄒瑪莉自十多年前返鄉二度就業,加入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後,便成為留用人員,現在則是「培力就業計畫」夥伴。她說,自己到協會後才重新學習和長輩互動的眉角,也磨練出敢站上講台為高齡學員上課的技巧。
鄒瑪莉年輕時就北上謀職,直到退休前都沒有整日和長輩相處的經驗。和先生回到家鄉後發現自己不想在家養老,因此加入協會從基層做起。如今她是合格的照護員,也在協會鼓勵下進修休閒觀光、保健醫療等課程,擔綱導覽員、講師不成問題。她自許:「無論是什麼工作內容,最重要的是保持熱誠、責任感和主動學習的心態。」

▲靠著發展寶山「三寶」,寶山鄉觀光休閒產業文化協會定位成自給自足的社會事業發展基地,培力團隊陣容龐大,總額高達26名。

▲新城的黑糖近幾年已重新擦亮歷史招牌,產業和觀光帶動蔗田復耕面積達6公頃。

▲王翎鳳:未來的企業客戶越來越有ESG意識,我們的培力夥伴都體認到,服務供應鏈要有彈性,不能有框架。

▲新城風糖的黑糖爆漿饅頭是長銷熱品,爆紅時期一天可賣出五千顆。
多元培力就業計畫案例故事
撰文:周玉文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