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初,農業部發布最新統計,2024年全台灣遊蕩犬約14萬1,500隻,比2年前同期調查減少11.34%,是2017年實施零撲殺政策後第一次減少。農業部歸因絕育生效、飼主責任意識提高,這與長期主張「浪浪止於這代」的社團法人浪愛不流浪關懷動物協會的訴求不謀而合。
協會成立僅5年,參與勞動力發展署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也不滿3年,是一家「以動物之名」申請並獲准加入的單位。不僅如此,在理事長林義智階段性規劃出短、中、長期的工作目標下,繳出不錯的成績單,連續2年持續爭取到更多員額。
早在2020年創立協會之前,林義智就研究過其他動物保護單位的做法,「它們的生命週期多半很短,因為整治流浪犬的事業涵蓋救援、絕育、收容和餵養等面向,最終它們往往只有力氣蓋狗場收容。」但是因為社區居民不樂見住家附近有流浪犬收容所,往往連這一步都無以為繼。
「以動物之名」加入多元就業開發方案
他先設定,協會的終極目標是「浪愛不流浪,浪浪止於這代」,治標又治本的做法要分成三階段推動。短期:執行誘捕-絕育-原放(Trap-Neuter-Return,TNR行動)行動;中期:走訪社區有養寵物的店家及住戶,強化寵物登記與絕育觀念;長期:走進各級校園宣導生命教育。
TNR行動,算是在「撲殺」和「放任」光譜兩端之間的妥協手段,除了兼顧動物權,也解決孳生後代的問題。透過專業誘捕,將流浪犬、貓送至動物醫院絕育並剪耳當作標記,等傷口復原後放回原地,長期下來數量自然漸漸減少。
前2年,協會是由一群熱心人士奉獻滿滿的愛撐下來,另外在會費、捐款與執行TNR行動每隻可獲政府補助300元等收入下,支應90%開銷,而3名員工加4名志工完全專注執行TNR行動及維護狗場。主要是因為,光誘捕這一環就要耗費腦汁和敏感又滑溜的流浪犬鬥智。雖然處理一隻流浪犬平均得花上7天才能走完整套流程,不過通常一次可以圍捕一批,可達5至20隻不等。
絕育只需幾分鐘,是最輕鬆的程序;至於狗場,則是最棘手的環節,連綿不絕的狗叫聲和排泄物氣味一再引發社區衝突,逼使協會2年間遷址3次。所幸,林義智在南投結識了都很愛護動物的陳姓家庭,陳先生慷慨提供中寮鄉近900坪空地讓協會安置浪浪,甚至主動為協會撰寫「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申請書,爭取到3年期社會型計畫、5個員額。林義智坦承,從來沒有同質性單位想到要爭取這部分資源,但他很感謝這支有如及時雨的生力軍,讓他可以放手推動走訪民間和教育宣導。
多元夥伴積極講課、宣導,反應熱烈
2023年,多元夥伴集中火力製作各種宣傳工具、走進社區、校園開辦講堂,傳播TNR行動的好處,週末或假期則進駐人潮鬧區舉辦義賣、認領活動。2024年新增2名員額,便分工走訪鬧區店家與社區家庭,全年在名間鄉、草屯鎮與集集鎮等7個地區開辦浪浪絕育講座,超過千名聽眾響應。
2025年又補進2名進用人員,這次協會更化被動為主動,拓展家訪的層面,找出未絕育的家犬,在保證接送、手術免費的誘因下, 90%家戶都能同意配合。南投縣有13個鄉鎮,一年間他們已經走訪7個鄉鎮,超過一半。
從他投入這項事業起,執行TNR行動至今總計已放養1萬4,000隻流浪犬,而且任務範圍廣及彰化縣等大中部地區,目標對象也新增流浪貓和其他野生動物,尤其是拯救被山豬吊、捕獸鋏等工具絞傷的野生動物。
在協會的美好願景中,他鼓勵同仁持續努力建立「浪愛不流浪」的品牌力,進而開始多元發展周邊商品或服務項目,以利增加收入來源,例如:義賣民眾捐贈的貓砂鏟和指甲剪,以及成員自己設計、製作的飲料杯袋,也主動串聯無尾熊手作皂、大呷麵本家等在地小店家,發動民眾捐款、捐發票就贈送小物的勸募活動。未來若有適當場域,還會鼓勵進用人員開設友善浪浪動物相關商店,提供產品、寵物照護服務、販售相關用品等,創造穩定收入後,還能進一步與企業品牌聯名合作義賣,拓展社會影響力。
他也不想藏私,進用人員的未來不應局限於同質領域,所有在培訓中習得的職場技能,包括宣導業務口語表達技巧、電腦文書行政能力等,也適合朝向觀光導覽等相關工作型態發展。「當然,如果這些本著愛護動物的初衷進入協會的夥伴,對動保議題常保熱情,一旦通過相關考核機制,轉為會內工作夥伴,我張臂歡迎!」
浪愛不流浪關懷動物協會-臉書官網
蔡玉珊:二度就業找回職場熟悉感
鼓勵為了照料家庭而離開職場的婦女二度就業,進而銜接民間企業,是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宗旨之一,協會的專案管理人蔡玉珊就是一例。
她原本在製造業工作,多半是和業務範圍、溝通事項都很明確的上、下游廠商交涉。2015年辭職回家帶小孩,直到孩子上小學才重新找工作:「但是那時覺得脫節好幾年,心中不確定感很強。」
蔡玉珊在就業輔導人員轉介下進入協會,和夥伴一起設計並執行宣導講堂、主持義賣活動以及店訪與家訪等,如今擔任專案管理人。她分享,近3年來從內勤轉向外訪,最大收穫是找回熟悉感與職場身手。

▲浪愛不流浪關懷動物協會常在大中部地區走訪社區及店家、走進校園宣導生命教育。

▲浪愛不流浪關懷動物協會理事長林義智:友善動物的程度是一種國家文明的指標,打造台灣成為動物友善國家,應該是全民的責任。

▲靠著「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人力支持,大幅提高協會TNR的效率,至今總計已放養1萬4,000隻流浪犬。
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案例故事
撰文:周玉文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