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技藝
傳統技藝
回歸自然 協助穀倉轉型生態家園
苗栗縣火炎山地處臺灣南北氣候交界,迥異的特殊氣候造就了當地的豐富生態,加上大安溪沖積帶來的肥沃土質,使苑裡鎮素來有「苗栗穀倉」之稱。
近年來水泥進駐,道路拓寬,致使深具特色的地方風貌與優美生態麗景逐日凋零。社區住民出自於對土地的情感而自覺地發起、組織,於2002年底成立「苗栗縣火炎山苑裡沖積扇平原生態人文發展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協會利用3到5年的時間,推廣「自然農法」,不使用農藥與化學肥料,,讓土地休養生息、恢復地力。另外協會引進古老的鴨耕稻法,教導農民們在田間放養合鴨,管理福壽螺與雜草並施以鴨肥。
結合生態自淨系統 注入永續活力
隨著經貿全球化,臺灣加入WTO之後,許多農產品面臨更加競爭的環境。如果只單純賣米,沒有開發新的附加價值的話,產品無法在市場上競爭。在此情況下,協會加入勞委會(現為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透過計畫執行提高農產品的多樣性與附加價值,進而增加農民的收入。除了利用「鴨耕米」的耕作方式,推動有機農業,協會更有專門產品研發人員,開發糙米茶、米麩等副產品。
稻鴨庄是全臺唯一結合生態池自淨系統的水田生態場域,自行挖掘生態池,經過多重淨化過濾,在田邊溝渠中,可清楚看見茂盛的水蘊草隨著水流搖曳,粗糙沼蝦、牛屎鯽、大肚魚、鱔魚在水草間悠然穿梭,卵石縫隙之間,隱匿吸附的大小田螺密如繁星。這種生物多樣性的復原,正是生態復育田的理想。
協會協助地方創造產業獨特競爭優勢,促進產業持續經營與投資,建立社區特色產業文化,引發民眾熱情參與,建構一個財務自主且具國際觀永續發展生態村。另外,在員工培力協助方面,協會協助專業農民的養成與技術提昇,計畫配合社區再造,推動各項研習課程,加強農民專業素養,提昇產業文化;以及推動第二專長教育訓練,提高居民實質競爭力。
協會在環境友善上著力甚深,除了協助農民轉型有機耕作,尚以保證價格收購契作稻米。不但提供健康產品給消費大眾,更能打開社區商機,改善傳統農業式微後逐漸高齡化的農村生態,並鼓勵青壯人口加入經營行列。另外,協會也在創新可行性上也有所進展,不但尋求公部門的合作,為農民取得有機認證,也藉由包裝設計打開行銷通路和商機,透過直接銷售方式把利潤直接回歸生產者;並且與食品公司合作,將原來作飼料的米糠多面向研發,除了加入食材做成蛋捲、牛軋糖等餅乾,未來還想嘗試研發美白產品或面膜等保養品。
協會從居民自發性籌組以來,透過舉辦活動讓居民認識自己的家園,凝聚起社區生命共體意識及向心力,以營造ㄧ個結合生態、生產與生活「三生和諧」的自然農業環境為目標。而稻鴨庄教育園區發展計畫將會在協會、多元就業方案、居民共同努力下,開創相輔相成的力量,以朝向永續生態村的方向努力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