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標籤查詢 /
標籤查詢:
-
平均員工年齡68歲的香港卓越社企「銀杏館」
「銀杏館」成立17年來獲奬無數,雖然是一家為提供長者就業而成立的社會企業,卻憑藉餐飲美味和服務實力,與匯豐銀行並列「服務第一」,和香港迪士尼樂園同獲環保卓越獎。並從一家小店成長為擁有6家餐廳、農園、電商平台和長者就業媒合平台的社企集團,足為台灣社企經營的參考典範。
-
社會創新1月報報
-
智利Mi Parque讓荒地大變身 用一座座公園築起社區安全感
在智利聖地牙哥的城市邊緣,有許多貧困社區因政府經費不足,無力施建公園,使這些公園預定地淪為垃圾場、犯罪溫床;智利一群建築師為此成立「我家公園」(Mi Parque),社區改造到你家,號召居民參與,從設計到施工一起凝聚向心力,打造更有歸屬感、認同感的「我家公園」。
-
肯亞「獵豹世代」EcoPost 把綠色大地帶回非洲
在肯亞,1998年林地面積還有10%,十多年間銳減到只剩2%。年輕的大學金融畢業生露托(Lorna Rutto)立足循環經濟的基礎,號召貧窮、失業與吸毒等邊緣族群投入「垃圾變黃金」的事業,11年間不僅搶救140公頃林地,更讓所有員工的單位收入比最低工資高50%。
-
新加坡Freedom Cups 把女性月事做成「美德經濟」
新加坡三姊妹從自身經驗出發,攜手投入「解放女孩」的事業。她們改良發源於歐美國家的月經杯尺寸,一方面打出「妳買月經杯,我送到窮鄉」的行銷策略,另一方面深入沒水沒電的偏鄉教育推廣潔淨、可重複使用的衛生產品,讓一門生意創造三種價值。
-
荷蘭De Laarhoeve照護農場 讓精神障礙人士貢獻才能
De Laarhoeve發展農場是一間僱用精神障礙人士的照護農場,並透過農產品發展出新的商業模式。拉霍夫從教練到志工都受過專業訓練,為精障者建立了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職涯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