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濕盟的生態保育 讓洲仔濕地變身自然景觀樂園
社團法人台灣濕地保護聯盟(簡稱濕盟)與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處合作,認養經營管理面積9.1公頃的洲仔濕地,推出多種主題活動,帶領民眾與企業團體企業團體接觸、了解、體驗環境議題,是高雄首批認證適合進行自然環境教育、生態教育的優良場所。





雲林囡仔把廢校變基地 創造口湖永續產業
青蚶村為雲林縣口湖鄉內最小的村落,盛產文蛤、鰻魚與臺灣特有種的青蚶(臺灣厚蟹)。因少子化與人口外流,有49年校史的口湖國小青蚶分校已停止招生。2020年,當地青年接手廢棄閒置的校園空間,串連在地商家、青農、村民並引進政府資源,打造《覓海小徑—永續口湖海口基地》創立遊程品牌,力圖找回昔日榮景。





鹿港鎮景福社區發展協會 三輪車踩出人文新風景
從關懷、照護社區長者的本業出發,彰化縣鹿港鎮景福社區發展協會在政府輔導下執行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把來到文史重地鹿港鎮的旅客也納入服務,推出拉車導覽的行程,成為在地觀光行銷的「門面擔當」。



金門縣金城鎮後浦商圈發展協會,「復刻歷史現場」召喚旅魂
2020年,Covid-19將金門縣新台幣56億元觀光產值歸零。金門縣金城鎮後浦商圈發展協會預見,疫後重啟大門必得祭出吸睛手法,花費3年建構「故事商圈」生態,將歷史、文化與數位融為一體,促進共生、共榮。


看天耕作先看手機,智慧App幫小農巡田水
在科技發達的現代,小農不須再看天吃飯!奈及利亞一家科技社企發展出利用衛星搜集資訊的App,農民只要一機在手,就能即時知道土壤狀況、水文、天氣,就算在家也能巡田水,用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的產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