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搜尋
首頁 /文章搜尋
重建生態 讓商業與環保完美結合
位於紐西蘭北島東側海灘的中間地帶,向西銜接大片緩坡草原和樹林,這裡存在著一片被喚醒的土地。2004年以來,34萬9,000棵本土樹木在這裡安身立命,鳥與蟲回歸,自然保護區成形,兼及永續的商業營運,將100%的利潤直接用於生態保護、文化和社區。Tahi是永續商業變革力量的鮮活例子。



藝術創作者、調香師、音樂創作者…視障者走出新路
許多非營利組織都有心朝財務自主的目標努力,因而積極鍛鍊市場需求的洞察力,以及商業及行銷經營能力,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就是這樣的例子。不僅開發出有效的商業模式,更能破框思考,靈活調整策略或作法,因而能持續創造工作機會,為所服務的視障朋友開闢出更寬廣、更長遠的職涯道路。


乘著「天使之翼」再轉型-向陽薪傳木工坊
位在最美車站多良的向陽薪傳木工坊,原本以漂流木發展木藝品起家,並借力勞動部的培力就業計畫成立團隊及擴張發展,也跟著多良車站爆紅。卻在新冠疫情期間遭逢重大經營挑戰,如今決心放大格局,朝第三階段發展轉型。



為園藝產業埋下創新種子-田尾公路花園協會
田尾公路花園協會把辦遊程定位為行銷,辦組合盆栽比賽則是為了找出有賣相的商品,把餅做大。未來的願景,是把田尾打造成在地園藝花博,還要把店家批發式的賣場變成一家家的花園,實現像IKEA一樣的體驗行銷,吸引遊客一來再來。看似傳統的田尾鄉園藝業者,正透過學習與創新,走向未來。


村是遊戲小島-「藝農」的山村生活實踐
一對外地來的年輕人,跑到台南市官田鄉大崎村成家立業,以「村是遊戲小島」的創意,在破敗的牆垣中,接續前人的基礎,持續改造活化村落頹敗的家屋景觀,設計出孩子的大地闖關遊戲、辦營隊、開講座、搞市集,還開了一間店幫小農賣產品。持續活化村落,帶進親子遊客,摸索實踐在地共好生活的有趣姿態。




帶薪培訓 Building Up助弱勢者重建人生
每年有120人獲選加入Building Up培訓計畫,其中大部分是低收入者,更不乏有更生人,他們一直在求職路上跌跌撞撞。Building Up致力幫助弱勢者,提供16週的建築學徒制培訓,如今的畢業生約有 86% 都能找到全職工作,改寫灰暗的命運,展開經濟自主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