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尋

首頁 /文章搜尋

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貧窮
消除飢餓,達成糧食安全,改善營養狀況及促進永續農業
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各年齡層人群的福祉
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讓全民享有終身學習的機會
實現性別平等,提高所有婦女及女童的權力
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及環境衛生並對其進行永續管理
確保所有人都可取得負擔得起、可靠及可持續的現代能源
促進包容且持久的永續性經濟成長,以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讓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建立可抵抗災害的基礎建設,促進包容且永續的工業,並推動創新
減少國家內部及國家之間的不平等
建設包容、安全、可抵抗災害及具備永續性的城市和人類居住區
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採取緊急措施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
保育及以可持續方式利用海洋與海洋資源,以確保永續發展
保護、恢復及促進陸地生態系統的永續使用,永續森林管理,對抗沙漠化,終止及逆轉土地劣化,並遏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促進和平且包容的社會,以落實永續發展;提供司法管道給所有人;在所有階層建立有效、負責且包容的制度
強化永續發展執行方法及活化永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

如果有一帖藥能治百病,那一定是一帖什麼病都不治的藥

我想大家約略可以猜出能治百病的是什麼了吧?良好的生活習慣。比方說正常作息、吃清淡、多運動、少醣少脂多蔬果…諸如此類的。這不是藥,但是大家都知道違反了一些基本的邏輯,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讓全民享有終身學習的機會
建設包容、安全、可抵抗災害及具備永續性的城市和人類居住區
促進和平且包容的社會,以落實永續發展;提供司法管道給所有人;在所有階層建立有效、負責且包容的制度

社會企業碎碎念—日常生活與本質

老實說,關於社會企業這個領域,接觸的越多,越加覺得自己知道的越少。但勞動部友人無論如何希望我對英倫之行分享一些想法,也只能硬著頭皮寫些很不成熟的東西。
2015年夏天,找了個藉口待在英國。在倫敦的幾星期中,學術上實在沒有什麼長進,多半是找朋友聊天鬼混,拖著一家老小參拜機構。
促進包容且持久的永續性經濟成長,以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讓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建立可抵抗災害的基礎建設,促進包容且永續的工業,並推動創新
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打開紐約,開放這地方的原始碼

每個細胞,都有他的基因;每個人,都有他的身世;每個地方,都有她的密碼!生物學家在實驗室裡,不斷的和細胞對話,就擔心知道不夠多,讓線索跑掉。人類學家在田野現場,追逐著每個人,深怕漏了一段訪談,就讓身世陷入撲朔迷離。而居住在每個地方的人們,熟悉自己地方的密碼嗎,不然怎麼老想著畫葫蘆呢?
建設包容、安全、可抵抗災害及具備永續性的城市和人類居住區

共享資源 重塑台灣

近年「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概念風行台灣,創造、效法、超越者皆有之。隨著社企「用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的討喜口號四處散播,不少過去可能被視為激進、不切實際的社會理想,開始慢慢滲透向來對社運、社會組織顛覆心存恐懼的台灣各領域,軟化了台灣長期崇美下堆疊出的資本主義右派疆界。
減少國家內部及國家之間的不平等
建設包容、安全、可抵抗災害及具備永續性的城市和人類居住區
強化永續發展執行方法及活化永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