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企業
社會企業
專訪南洋台灣姊妹會 理事謝世軒及李佩香
撰文/賴宛靖 攝影/呂敬惠
2003年成立的南洋台灣姊妹會,前身是1996年成立於高雄美濃的外籍新娘識字班。識字班除中文教學,也帶入解放教育及培力計畫,引導新移民姊妹突破語言限制、有機會重新發揮能力。「識字班的成立讓我們發現,因為不是法人。無法輔導計畫或與民間合作,直到成立南洋台灣姊妹會後,名稱上也改掉『外籍新娘』這帶有歧視意味的字眼。」南洋台灣姊妹會理事謝世軒表示,協會成立後,感受到北部有許多移民姊妹也需要協助,於是在2005年成立了北部分會。
南洋台灣姊妹會理事謝世軒(圖呂敬惠攝)
專業技能,應受認可
這群因台灣婚姻需求而來自各國的新移民姊妹,有些在母國受過一定程度教育,甚至有專業證照,台灣雖早已賦予移民配偶工作權,但在法令政策倡議不足下,很多新移民姊妹仍以為要有工作證才能謀職,且勞資雙方資訊不對等,不少新移民姊妹遭苛扣薪資,「直到近幾年相關資訊漸透明,問題才逐漸減少,但還是得持續監督、改進。」
即便如此,移民配偶在勞動場域同工不同酬、升遷天花板等因素仍存在。母國學歷常不被承認,承接高階、管理職者少,雖然目前政府已著手進行學歷認證工作,不過有經濟壓力的新移民姊妹無法等待,只好暫時從事低階工作。像護理人才是台灣最欠缺的,有新移民姊妹具有護理師證照,希望能加速認證腳步,也等同為台灣醫療護理人才荒找到生力軍。
給她需要的職涯協助
勞動部也注意到新移民姊妹的創業補助需求,針對移民配偶家庭辦理小額貸款,近年台灣創業環境差,對新移民姊妹來說難度更高。目前政府除提供貸款管道,也著手辦理創業職能、營運管理等訓練,希望能提供新移民姊妹更多協助。
謝世軒表示,新移民姊妹的勞動權益需要受更多關注,她們肩負起台灣人不願意做的工作,家務勞動、長照服務、或者是農漁村剝牡蠣、挖菱角等粗活都是新移民姊妹扛起來做,「令人遺憾的是,不少新移民姊妹無償為夫家勞動,卻連寄錢回家鄉的權利都沒有。」
南洋台灣姊妹會成立宗旨,不僅是給予姊妹們職業訓練,而是為她們建立自信、喚起自身價值。「新移民姊妹是具備能力的,只是沒被使用,協會不希望『教』他們什麼,而是引導她們發現自己能做些什麼。比方說,擔任多元文化講師,新移民姊妹沒有察覺,了解台灣及母國的自己,是最好的文化傳播者。我們啟發她們成為分享者,運用簡報、講座分享彼此的文化,讓姊妹了解除了當美容師、廚師,還有很多事能發揮。」謝世軒表示。
由南洋姊妹們攜手製作、錄製的音樂作品(圖呂敬惠攝)
2017年五月,協會與新移民姊妹製作了《我並不想流浪》音樂創作專輯,一張由新移民姊妹與志工共同創作的作品。謝世軒認為,透過音樂串起移居異鄉的彼此,打開了國界的隔閡,成為彼此的共通語言與記憶。「新移民姊妹親自參與歌詞寫作,把在台灣的經歷與感受化作音樂,成為姊妹梳理內心情訊並向外發聲的管道,透過專輯製作發行,也提升自我認知及肯定。」
因緣際會下,這群南洋姊妹出版了料理文化書籍(圖呂敬惠攝)
餐桌上的家鄉故事
除了音樂專輯,這群新移民姊妹還出版書籍。「出書並非既定計畫,而是水到渠成的緣分。台灣近年興起紅酒、巧克力、起司等西方飲食分享會,新移民姊妹對於東南亞飲食文化的瞭解,也能與國人分享,於是協會設計『餐桌上的家鄉』課程,用一道菜談生命故事,透過對菜餚的文化想像、傳播故事及文化,再與聽眾一起做菜、享用美食,課程紀錄放上臉書後,出版社認為議題具市場性,主動提議集結成書,透過這本著作讓台灣認識東南亞飲食,也透過軟性議題,讓讀者有機會深入了解新移民姊妹。
此外,還成立「南洋姊妹劇團」,由新住民演出自己的故事,透過藝文表演不僅展現才華,也能抒發鄉愁,更能讓更多台灣人透過戲劇演出了解新移民姊妹。
「協會致力研究相關法令及政策倡議,也會適時搭配軟性議題,比方說開個國籍法講座,到場的可能沒幾人;如果是東南亞美食與文化分享,可能就爆棚,在分享美食的過程中,把國籍法修正的概念帶入,效果會比較好。」謝世軒笑著說。除了音樂專輯、書籍,還有新移民姊妹劇團,最近甚至還出版時下最夯的桌遊,透過這些工具讓大家認識新移民姊妹、認識東南亞,才有機會同理她們在政策上處境,關心她們權益上受到什麼侵害。
民生交流,也是南向大商機
謝世軒認為,南向政策談的不應僅是半導體、輪胎等大規模產業交流,民生議題也不容小覷。「新移民姊妹是最了解雙邊市場,她們能輕易說出柬埔寨『哈』台灣的洗髮精、香皂這類尋常日用品,菲律賓總愛大採購台灣的洗衣粉、巧克力,民生需求是很大的市場,相信從新移民姊妹透露的這些細節,也能窺見大商機。」
和其他非政府組織較為不同的是,南洋台灣姊妹會的理監事會組成,須有70%為南洋姊妹,目的是希望協會的發聲不是全由台灣人作主的菁英主義,希望由移民姊妹自己來思考需要什麼。
南洋台灣姊妹會理事李佩香(圖呂敬惠攝)
另一位南洋台灣姊妹會理事李佩香,十五年前由柬埔寨嫁來台灣時,僅有20歲,中文無法流利的聽說讀寫,她很慶幸台灣的家人支持她學習與進修,但也深知許多新移民姊妹並未如她這般幸運,有機會讓自己蛻變成更有能力的新台灣人。她在永和社大上中文班時接觸到南洋台灣姊妹會,因緣際會進入協會服務,現在她能就相關法令侃侃而談,也能針對移民婚姻制度提出給國家的建言,像是婚姻移民透過仲介溝通,常因資訊不對等,導致婚前在母國時因不了解台灣的政策法令,婚後才發現問題。她也分享韓國的移民政策,設立國家高度的單位使資訊透明對等,或許能提供台灣納入政策。
聽著佩香清楚陳述著訴求及理念,也瞧見這群加入台灣社會的新移民姊妹,具有無窮潛力,也找回自信。這群姊妹的能量應被台灣社會看見、接納並信任,也應是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的台灣,最堅實可靠的文化交流橋梁。透過南洋台灣姊妹會的協助,有朝一日,這群遠道而來的南洋姊妹,都能找到自己的絕無僅有之處,在台灣這個新家鄉裡,持續綻放光彩。
拿著南洋姊妹們的作品,李佩香與謝世軒希望未來能提供更多元、更具包容力的空間,讓她們有發揮的舞台
(圖呂敬惠攝)
南洋台灣姊妹會
官方網站:http://tasat.org.tw/
(北部辦公室)
聯絡電話:02-29210565
地址:新北市永和區忠孝街15號1樓
E-mail:tasat.taipei@gmail.com
(南部辦公室)
聯絡電話:07-6830738
地址:高雄市美濃區中正路二段761號
E-mail:sisters.asso@msa.hinet.net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