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健全生活
3.健全生活
圖片出處:https://www.flickr.com/photos/ell-r-brown/4737849899
<是「年長」不是「年老」,讓「銀髮」成為「黃金」 >
在美國的健身俱樂部,有著琳瑯滿目的健身課程。平日的白天,更可看到許多「銀髮族」在運動健身,也有許多為他們量身訂做的課程。
例如「尊巴舞黃金版(Zumba Gold)」,是為銀髮族設計的較和緩尊巴舞課程。但在課程說明中,他們不把對象稱為「銀髮族」或「年老者」(old people),而稱這個課程是為較「年長者」(“older” people)或初學者設計的「黃金」課程。
如果「名稱」是我們決定人事物的第一印象的關鍵,如果所有的事物名稱都是「相對論」,那麼面對至今人類史上平均最長壽時期到來,我們可以將占總人口比率越來越高的六十五歲以上族群稱為「黃金族」,而不是頭髮漸白的銀髮族 ; 稱為「年長者」,而非「年老者」---因為如能充分發揮這個龐大群體潛力,社會必能更閃亮。
<最多的機會,最多的挑戰>
日本早已進入高齡社會,高齡化速度也是全世界最快的國家。在十年內,日本每十人就有三人超過六十五歲。台灣在十年內、美國則是在十五年內,每十人就有兩人超過六十五歲,都將符合高齡人口占全人口兩成以上的「超高齡」社會定義。
高齡社會帶來的結構性改變是全面的,各國政府和民間產業無不加快速度因應。 以結合社會公益和商業經營模式為職志的社會企業自然看到這塊領域的龐大需求和現行服務不足之處,也正積極投入。
要能過幸福生活的三要素「經濟財務自主」、「健康和活動力」、「心理和人際關係」,從高齡者面臨的共通人生階段和生理變化來看,都有許多需重新訂作的新需求和新模式因應。
不停擴大和變化的未定型新版圖,正是政府、一般營利事業和社會企業打破組織壁壘、探索更多攜手機會的契機,也是發揮創新力挑戰新課題的最重要時機。
以下主要以高齡社會速度最快的日本為例,看看他們的最新發展。
<創意和科技,改變黃金族的每一天>
因為領域新,不只醫療醫藥領域,任何食衣住行的創意都值得嘗試。
例如考慮獨居高齡者使用冷凍食品頻率升高,食品廠開發改進冷凍食品口感和硬度,易嚼又美味。例如高齡者可能因骨形變化造成駝背或不易自行穿衣,有企業就為駝背者或腰部彎曲者設計適合的西裝或長褲。旅行業也為高齡者增設許多量身訂做行程,事先考量所有無障礙設施和移動路線方式,即使行動力不好也能享受好山好水。
因為新科技,能突破物理空間時間原有限制。
例如德島縣上勝町的「彩葉」事業(Irotori),透過情報通信技術 (ICT),連結生產者、情報中心和地方農會,共有接單發送情報和市場最新需求,讓即使位於遙遠山中的企業都能建立遍及日本全國的銷售網,數年內營收倍增。高齡者有收入並樂在工作,身心愉快,整體的醫療費用大幅減少。
利用神經傳導的輔助型行走器具、讓因病造成行動不便者重獲得活動自由。服藥有自動提醒和紀錄系統。為保護獨居高齡者居住安全和緊急狀況因應,開發先進室內感應系統、或與電器連結的物聯網系統等,都是科技應用數例。許多先期的實驗和實證計畫也都由官民共同合作。\
<預防重於治療+新財務工具: 共同解決上升財務負擔>
日本推行年金和長照保險都有多年歷史,對於收入大多固定或減少的高齡者來說,國家基本的社會安全保障網健全與否是避免他們成為經濟弱勢的第一要件。企業或社企提供的服務是否為保險給付範圍,也常是左右企業財源穩定條件。
但在高齡者人數快速上升,對公家和民間保險公司負擔都越來越沈重時,如何更活用預防醫學或新式財務工具,減抑醫療和照護保險支出、維持個人生活品質,成為國家、企業、高齡者和家族的共同課題。
以高齡社會中人數日漸增多的認知症來說,其牽涉到的家族和機構照護費用日益上升。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民間財團、大學研究機構、及民間企業等,近年來合作致力找尋能有效改善早期認知症情形的可能療法。同時也在研究結合歐美流行的「社會影響力債券」(SIB)新財務工具等,民間保險公司也深表興趣。
例如日本東北大學和以教材開發聞名的民間企業「公文」(Kumon)等產官學界共同參與的長期「學習療法」實證計畫,顯示不用藥物、但用每周定期數次的朗讀、數學計算和與人溝通的社交活動等,能活用大腦前額葉功能,改善患者自理生活能力。最近慶應大學的相關研究初步結果也顯示,有效運用相關方法能改善患者需受照護程度,減少保險支出需求,對病患、家人和國家有多重好處。
另一方面,長照保險多偏重在醫療醫藥和機構式照顧部分。如果高齡者原來經濟力就不好,其整體生活品質就受到極大影響。為避免或減少「經濟弱勢」高齡者成為「健康弱勢」或影響其心理及社交活動,許多社企都採取「多層訂價法」(multi-tier pricing scheme),將服務對象擴大到所有經濟能力層,從較有經濟能力者來的收入可幫助經濟較弱勢的高齡者, 讓有需求者皆能得到照顧。
<人生的再「十萬個小時」--- 「黃金族」改寫人生長度和職涯定義>
一百歲的醫院理事長。一百歲的詩人。一百歲的報導攝影家…。他們樂在工作,退休兩字,不在他們的字典中。
在日本平均壽命直逼九十歲大關時,從一般退休的六十五歲到九十歲,還有廿五年。如果扣除睡眠和吃飯的時間,日本學者計算從退休年齡起日本人平均還可以有十萬個小時從事活動。如果是你,你想怎麼運用這十萬個小時?
如果能主動創造和給予,對「黃金族」來說, 比被動受益來得讓他們活力十足。在人生面臨極大轉變的時期, 讓高齡者有更多和社會接觸與融合的機會,讓他們有被需要的感覺,從事社會貢獻,比起任何的物質都能維持他們身心健康。
在日本,許多人退休後自行創業,圓過去薪水族時未完夢想。除了志工外,又或找尋第二職涯,繼續與社會的密切接點。同時政府和民間企業也導入更多有彈性的工作制度。科技進步也讓高齡者可以在家工作。
除了工作制度的改變之外,許多社企深切了解高齡者的社交和心理的需求。例如提供營養均衡適合高齡者的便當外送服務,不只配送營養,更配送溫暖和愛心。送便當的社員同時會和高齡者聊天,確認安全,看是否有隨手之勞可幫。
宮崎駿電影「波妞」中的幼兒園和養老院的混合型組織也實際存在,不同年齡層的彼此交流接觸,對雙方都是珍貴的存在。
<快速變化中不忘初衷>
對社企來說,在發揮創意、早一步看到不同情況高齡者的深層和多樣需求、及連結不同官民組織的串連者角色上,許多已展現具體成果。但收入和核心獲利模式可能隨制度有快速改變,社企要掌握最新資訊,保持高度應變修正力,同時也堅持企業核心價值,在不過分商業化和不過分仰賴政府補助間取得平衡點。
(本文作者為專欄作家,曾任職美日金融機構多年,現居日本。)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姓名標示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