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轉型
社區轉型
首頁 /標籤查詢 /社區轉型
標籤查詢:社區轉型
-
留住青年保存文化 小鎮文創用鄉鎮劣勢轉化優勢地方創生永續發展
南投竹山,古時森林茂密、水源豐沛,漢番各族在此激烈逐鹿。19世紀末,日本殖民政府相中當地林業資源,隨即平定居民反抗,並大量開採竹子,自此「林圮埔」便隨著這番事業更名為竹山。
-
農村即是藝術 — 農村美術館,讓美好看得見
十幾年前,一群學生來到土溝,與社區居民共同探索社區的發展和未來。當他們嘗試用更大的格局來思考產業發展的限制,並向不同專業的前輩交流學習之後,發現只靠產品的銷售或是產業的發展,仍然不足以改變農村的困境。也許農村和農村生活的本身,才是核心。經歷了10 年社區營造,土溝搖身一變成為一座美麗的農村美術館。
-
伴著人 伴著城 好伴共同工作空間 攜夢想家之手齊步走
「早期這裡是很輝煌的,第一廣場都人擠人,你走在騎樓還要喊『借過、借過』。那時候我們營業時間也很長,從早上10點開到晚上12點,現在沒落下來,9點後就沒人了。」臺中市中區一家鞋店老闆說。
-
為他人的夢想而存在 ─ 用陪伴改變未來
台南市新化區的舊名「大目降」,從西拉雅語Tavocan 音譯而來,是台灣17世紀時西拉雅平埔族的聚落名稱,意指「山林之地」。台南市新化社區營造協會以大目降文創業發展為基礎,運用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及「培力就業計畫」資源,建立自有通路和市集
-
彩虹的叮嚀 ─ 許部落一個永續的發展之途
沿著美麗的大安溪,藍天白雲與青山綠水交映出山林靜謐且美好的樂章。在這裡,天災或許會奪走家園與財產,卻無法奪走人們的鬥志。921 大地震之後,一群泰雅族人集合起來共食共做,在部落共同廚房搭建著支撐部落永續發展的新力量,這就是社團法人原住民深耕德瑪汶協會的由來。
-
圓一個幸福的夢──家扶小舖,愛與實踐創造奇蹟
為了建構一個自助、互助的機會平台,讓貧困弱勢家庭能夠脫貧自立,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花蓮分事務所在花蓮設立了花蓮家扶小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