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平均員工年齡68歲的香港卓越社企「銀杏館」
「銀杏館」成立17年來獲奬無數,雖然是一家為提供長者就業而成立的社會企業,卻憑藉餐飲美味和服務實力,與匯豐銀行並列「服務第一」,和香港迪士尼樂園同獲環保卓越獎。並從一家小店成長為擁有6家餐廳、農園、電商平台和長者就業媒合平台的社企集團,足為台灣社企經營的參考典範。




英國史上第一個發行債券的公益團體 Scope
10年前, Scope便率先進入公益創投,向投資人募得180萬英鎊,用以建造適宜殘障人士居住的15棟公寓。為了打破殘障人士的人際障礙,Scope還拍幽默廣告教民眾如何與殘障人士應對,化解尷尬或手足無措的情境,更成功壯大自己的公益品牌聲量。

肯亞「獵豹世代」EcoPost 把綠色大地帶回非洲
在肯亞,1998年林地面積還有10%,十多年間銳減到只剩2%。年輕的大學金融畢業生露托(Lorna Rutto)立足循環經濟的基礎,號召貧窮、失業與吸毒等邊緣族群投入「垃圾變黃金」的事業,11年間不僅搶救140公頃林地,更讓所有員工的單位收入比最低工資高50%。



智利Mi Parque讓荒地大變身 用一座座公園築起社區安全感
在智利聖地牙哥的城市邊緣,有許多貧困社區因政府經費不足,無力施建公園,使這些公園預定地淪為垃圾場、犯罪溫床;智利一群建築師為此成立「我家公園」(Mi Parque),社區改造到你家,號召居民參與,從設計到施工一起凝聚向心力,打造更有歸屬感、認同感的「我家公園」。




一條龍免費服務 Valemour讓企業無痛招募唐寶寶員工
聘用一定比例的身心障礙者是法律賦予企業的社會責任,但該怎麼做卻令企業頭疼。義大利社企飛若夢(Valemour)推出一條龍服務,從企業諮詢、人選安排、職前訓練,全都免費,降低企業聘用門檻,而這些企業也以各種方式回饋,幫助飛若夢更加經濟自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