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搜尋
首頁 /文章搜尋
大埔愛樂 曾文水庫畔的漂流木提琴村
人口不到5千的嘉義縣大埔鄉,位於曾文水庫旁,沒有醫院、診所,直到10年前才設有醫療站,境內只有一合併國中和國小的學校。過往,觀光產業主要仰賴曾文水庫的湖光山色,近年來透過漂流木工藝的提升,發展地區特色提琴產業,讓「大埔愛樂」成為品牌,建立了居民的社區意識,也帶動了返鄉就業及觀光人潮。



日光小林村 從文化復振到經濟重生
2009年一場猝不及防的土石流,瞬間奪走了小林部落400多條人命。移居平地組合屋的村民,在災後重建家園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了自己另外一個身份——大武壠族。災難,讓他們重新踏上自我追尋的路程,不但療癒了失去親人的傷痛,透過文化復振,也讓他們找回自信,同時發展出串聯鄰近部落的產業生態系。





故事行銷夠給力 把「黃荊」變黃金
屏東內埔鄉一個少有人知的隘寮村,一個外地嫁來隘寮的媳婦,帶領起社區的改造,開發出以黃荊為主題的特色產業和地方遊程。靠著行銷頭腦﹅不放棄和行動力,打拚十多年,只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隘寮,想要讓孩子能勇敢的說出:「我是隘寮人。」



印度Mitti Café培訓身障人士 開出35家店
一支殘忍的紀錄片竟成為28歲女孩投身身障社企的開端。印度女孩Alina Alam從一間鐵皮屋開始,在印度打造出全國連鎖咖啡館,6年來協助超過4,000位身障人士及婦女獲得工作技能並成功就業,最重要的是,她為身障人士找回了生存的尊嚴與驕傲。




顧永續 又賺錢 Takachar邀農民把垃圾變黃金
以科技力為後盾,著手解決農民痛點,讓農民在做環保的同時還能開闢新財源。Takachar兩位創辦人不但克服傳統農作的空污問題,還化垃圾為黃金,也為自己開創的社企找出永續經營之道。




Find Folk生態旅遊 用減碳數據讓遊客有感
泰國社企Find Folk創建Go Green Booking平台,每一個商品都為遊客計算出碳排量,還能抵換服務,引導遊客拋棄過往奢華的旅遊模式,改走生態永續路線,騎單車、品當地菜、深入瞭解小鎮文化,不但能邊旅遊邊減碳,也為小鎮找回工作機會,奪回以往被大企業獨占的觀光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