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就業開發方案
培力就業計畫
社會創新
SDGs介紹
多元培力單位
多元商品
多元電子書
線上申請專區
案例故事
國際發展
社創推廣
近期活動
活動紀實
單位介紹
常見問題
下載專區
聯絡我們
網站地圖
EN
繁
首頁 /標籤查詢 /
2009年一場猝不及防的土石流,瞬間奪走了小林部落400多條人命。移居平地組合屋的村民,在災後重建家園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了自己另外一個身份——大武壠族。災難,讓他們重新踏上自我追尋的路程,不但療癒了失去親人的傷痛,透過文化復振,也讓他們找回自信,同時發展出串聯鄰近部落的產業生態系。
屏東內埔鄉一個少有人知的隘寮村,一個外地嫁來隘寮的媳婦,帶領起社區的改造,開發出以黃荊為主題的特色產業和地方遊程。靠著行銷頭腦﹅不放棄和行動力,打拚十多年,只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隘寮,想要讓孩子能勇敢的說出:「我是隘寮人。」
一支殘忍的紀錄片竟成為28歲女孩投身身障社企的開端。印度女孩Alina Alam從一間鐵皮屋開始,在印度打造出全國連鎖咖啡館,6年來協助超過4,000位身障人士及婦女獲得工作技能並成功就業,最重要的是,她為身障人士找回了生存的尊嚴與驕傲。
以科技力為後盾,著手解決農民痛點,讓農民在做環保的同時還能開闢新財源。Takachar兩位創辦人不但克服傳統農作的空污問題,還化垃圾為黃金,也為自己開創的社企找出永續經營之道。
泰國社企Find Folk創建Go Green Booking平台,每一個商品都為遊客計算出碳排量,還能抵換服務,引導遊客拋棄過往奢華的旅遊模式,改走生態永續路線,騎單車、品當地菜、深入瞭解小鎮文化,不但能邊旅遊邊減碳,也為小鎮找回工作機會,奪回以往被大企業獨占的觀光財。
當難民來到新世界生活,他們最需要的幫助不是源源不絕的援救物資,而是一份工作。一位紐西蘭女律師看到了這點,她創立一家小工坊,協助難民用自己的雙手自食其力,縫出新人生。有了工作更有了自信,難民們終於能重拾那曾經失去的夢想,繼續大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