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標籤查詢 /
標籤查詢:
-
花蓮芥菜種會 打造中高齡就業應許之地
芥菜種會是台灣第一個立案的社福機構,最早在花蓮新城鄉成立習藝所,開辦免費技職學校,培訓原住民工作技能。2012年起因應高齡化社會,以培力原住民熟齡婦女及長者為重心,2020年推出「50+熟齡培力計畫」,鼓勵中高齡善用累積的智慧及能力,翻轉退休觀點,重新投入勞動力市場及社會服務場域。
-
台灣藺草學會 把藺編工藝發展成地方產業
台灣藺草學會成立於2009年,主要為苗栗苑裡地方居民所組成,致力於保存推廣藺編文化,透過設計師和工藝師跨域合作,為傳統藺編注入創新能量。近3年受疫情影響,更串聯線上線下資源整合,推動藺編技法紀錄及資料數位化發展等,持續推動藺編工藝傳承及產業發展。
-
太平藍 把台灣藍染帶上國際
曾接受過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輔導,台中市水源地文教基金會站穩腳步,邁向自給自足,是成功的典範。成長茁壯脫離多元計畫之後,仍持續提供在地青年、中高齡長者、身心障礙者友善工作環境,並不斷提升產品品質,以具市場性的商業模式,走出全新風貌,讓台灣的藍染商品成功走上國際舞台。
-
科技柯南!Bodyguard.ai以AI攔截網路罷凌
身為網路世代,一位法國電腦天才深刻理解「演算法殺人」將如何危害全世界人們的身心。他開發出一套AI技術,將網路有害言論阻擋在人們的視野之外,至今已保護全球7億人免受有毒言論污染,未來還將開發出多款語言版本,保護世界上更多網路使用者。
-
街友就業群募平台Beam 逆轉街頭人生
他,創業新貴,因為認識住家附近的街友而轉念。他為街友發起群眾募資,協助他們就業培訓,靠著社會上一點一滴的善心發願,讓超過千位街友重回社會,成為中堅勞動力。他證明了好點子加上正確商模,可以為社會創造多贏。
-
734咖啡 讓難民用工作贏回孩子受教權
一家以經緯度命名的咖啡進口公司,背後藏著滿滿的助人心意。原因無他,就在於老闆自己出身難民營,最懂難民需要的不是施捨,而是工作機會。購買一袋咖啡,就能讓4名難民上學一天,他的咖啡事業為難民注入教育基因,讓南蘇丹的下一代,永遠不要再住進難民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