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瓊埔農場 用手機種黃金地瓜
雲林縣水林鄉是台農57號「黃金地瓜」主要產地,黃澄澄的果肉鬆軟綿密、甘甜濃郁,甜度高到可以烤出糖蜜。然而,黃金般的味道及營養,卻沒有黃金般的價格,產銷失衡讓農民常年面臨賤售窘境。直到戴廚師帽的蘇嘉益回到故里,成立瓊埔農場,輔導農民製作產銷履歷,導入科技管理,年輕人回鄉了,地瓜開始變黃金。
-
編織賽德克族的美麗傳說 - 熊肯作織布的家
熊肯作織布的家站在振興賽德克族傳統手藝、保留部落文化及發掘人才的基礎之上,傳承並推廣原民織布技法;同時著力創新圖紋,融入族人的傳統故事,在賦予每一樣產品一則動人故事之餘,也串連部落情誼。
-
食魚、樂魚、慢魚 打造青年新漁村 - 枋寮新龍社區
「一切從零開始」,12年前,枋寮小漁村中的新龍社區發展協會,從學習寫企劃書開始,加上多元就業培力方案助了一臂之力,以食魚教育為核心理念,從循環經濟、科技養殖、體驗活動著手,展開了獲利的商業模式,進而吸引青年返鄉創業,為社區發展注入正向循環的活水。
-
青銀共創柿染生機 壽農社區找回原生的力量
花蓮部落青年運用壽豐鄉山下部落的原生柿子,發展出獨有的阿魯巴染工藝,透過部落群體共同參與,形成部落集體的工藝產業,從原生種柿子到七腳川社阿美族後裔,從柿染、植物染體驗到文化體驗,以土地和自然連結的力量,青銀共創部落生機。
-
無毒米養出文創、觀光客群 - 彰化莿仔埤圳協會
彰化縣莿仔埤圳產業文化協會,將濁水溪沿線農產結合在地文化,以創新食農教育,翻轉了傳統農業,打造出農鄉新模式。疫情時代,還打造「阿畝ㄟ菜市仔」蔬菜箱,建立小農和消費者共好模式
-
朝陽山海生態村 串連「山、海、人」最佳美景
台灣唯一靠海的客家村,透過朝陽社區發展協會有系統地把固有的農漁業加入文創元素,並為社區注入生態導覽活力,營造永續環境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