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用純服務業思維打造社會企業 稻田裡的創意饗宴 還原農村美好價值
「稻田裡的餐桌計畫」,不僅讓近萬人到鄉間體驗農村真實樣貌,拉近與土地之間的連結,並帶動年輕人回鄉服務,創造在地就業機會,建立起嶄新的營運模式。
-
愚人世代雜誌 找回街友生活主導
以「愚人世代」做為創刊號主題,李取中認為:大智若愚,愚而不昧的 Y 世代,將主導台灣未來發展;而一股腦的投入TBIT(The Big Issue Taiwan),李取中說:「選擇用社會企業辦雜誌,不是把魚送給遊民,而是鼓勵他們拿起釣竿。」
-
打造身心障礙者藝術創作平臺 發展藝術潛力 促進身心障礙者多元就業
過去臺灣身心障礙者大多被社會低估與忽略,台灣身心障礙藝術發展協會多年前成立實體展演空間「光之藝廊」,讓身心障礙藝術家的作品能被看見,未來也將朝向社會企業邁進,進一步發展身心障礙者潛力,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
-
2021 交會的青梅廊道 一條走了十年的復甦路
曾經,高雄甲仙的居民這麼感嘆:「夠了沒,不要老是在甲仙好不好!風災也來,地震也來……只要眼睛一睜開往外看,就會看到喪家,佛教辦完接著道教,道教辦完換成功德會,功德會辦完又回來辦道教。」
-
一手換燈 一手種樹 DOMI 綠然能源志當綠色產業溫暖的推手
「末日之鐘」(Doomsday Clock) ,在2015年1月22日又撥快了2分鐘,距離象徵地球毀滅的午夜,只剩下3分鐘。這是美國芝加哥大學《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在考量氣候變遷加劇後所作的調整,也是自冷戰結束以來最接近末日的一次。
-
成為女性的力量─馬拉拉基金會
巴基斯坦國父穆罕․阿里․真納:「如果女人無法與男人肩並肩的參與事務,那麼所有困境都不會有突破的一日了。世界上有兩種力量,一種是劍,另一種則是筆。其實還有第三種力量,比這兩種還要強大,那就是女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