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職家平衡」的推手—得人資源整合
得人資源整合是以「友善職場,人盡其才」為使命的社會企業,從「女性重回職場」初衷出發,進而倡議彈性工作以及工作生活平衡,如今每年促成數百件短長期工作發生。在遠距工作成為疫後職場常態的趨勢助力下,將幫助更多掙扎於工作與家庭之間的工作者,實現職家平衡的夢想。
-
不放棄每一個新生的機會—臺灣原住民教育經濟發展協會
年輕、熱血,加上第一次創業就成功,來自花蓮的太魯閣族人馬燕萍抱著「幫原住民父母找到工作,學生就可以安心唸書」的理想投入第二次創業:原民產業。12年間,她與協會歷經幾回逆境轉型,摸索出自力生存之道。
-
逆轉人才荒的養成術—門諾基金會
門諾基金會深耕花東24年,總是期許自己前進資源最不足的地方,提供最溫暖的人道服務,也因此琢磨出一套置身勞動市場弱勢地位的人才養成術。執行長邱燕銀說,只要受訓者有心、有動機想學,門諾基金會就傾注心思和資源,提供一張就業市場的入門票。
-
把排灣族十字繡工藝傳下去—達瓦蘭彩布工坊
抱著對十字繡工藝的強烈興趣,以及想要幫助部落婦女提升經濟能力的夢想,許淑慧奮力學習成為培力講師,再回到原鄉屏東三地門達瓦蘭部落,傳授現代工藝手法,並提供部落婦女工作機會。過程中經由婦權會申請微型手工藝專案補助的「嫄計畫」陪伴成長,讓工坊走出部落,打開市場。
-
全方位的老人照顧—南投YMCA
南投YMCA自921震災後,從協助政府參與921生活重建老人照顧事工開始,20多年來服務越趨多元完整。包括長照2.0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樂齡健康活力中心、老人居家服務、交通接送、老人送餐到先進的照顧預防及婦女機家防治及婦幼中心,還經營社會企業,如今是縣政府在老人福利方面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
-
8年級青年軍用「月食祭」點亮小鎮—左鎮公舘社區協會
在老人占1/4以上的台南左鎮公舘社區,遊客為月世界和化石而來,但土壤貧脊、資源匱乏,陷入「極限村落」的困境。近兩年卻出現一批青年軍,為這塊黃土堊地注入源源不絕的夢想和創意,讓這個小村落,不只有陳年化石,也閃耀著希望的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