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故事
送情柴燃起部落再造 不畏疫情重現卡札札嵐風情
原住民族部落推動「輕旅行」,活絡經濟已行之有年,行程設計必須融入在地文化,才能受到遊客青睞。屏東縣泰武鄉萬安社區發展協會,在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支持下,以復興排灣族中斷60年的「送情柴」文化為主題,結合環境教育,推出具在地特色的文化遊程和自然生態體驗,創造青年就業機會。
高獲利烘焙坊 往社會企業邁進
為了達到讓社區關懷據點永續經營、推廣在地農產品與勞動培力的三大目標,彰化縣溪湖鎮西勢社區發展協會成立「禾豐傳奇烘焙坊」,製作和販售特色麵包。短短3年多時間,創下單季營業額超過新台幣300萬元的佳績。務實耕耘與獲利成果,讓社區往社會企業發展的夢想成為可能。
復刻「採菁打藍」工序 重現暖暖藍染榮景
為了保留基隆暖暖山區的傳統藍染產業文化,基隆市傳統文藝農業協會由老帶少,青銀共創,使用200年歷史的古蹟菁礐池,開發出藍靛染料製程的體驗活動及各種藍染藝術文化商品,讓藍靛技法得到傳承,也創造了青年就業的機會。
部落吉祥物山豬為題 復興鄒族文化榮景
八八風災之後,阿里山鄉來吉社區發展協會一路帶領部落重建,並以山豬做為主要形象,開發木工藝品與觀光產業,舉辦生態體驗、音樂會、市集等活動,藉以活化地方經濟,帶動青年人才回流來吉部落。十幾年來,整個來吉部落景觀被打造得深具鮮明辨識度,吸引遊客不斷前來體驗鄒族文化之美。
創造原鄉觀光產業鏈 泰雅族女婿為部落經濟加值
位於新竹縣五峰鄉的五峰竹林養生村合作社,以保存泰雅族部落文化為主軸,創造社區完整產業鏈,培力在地人才。從2010年成立至今,建構出旅遊、農產品銷售、文創商品、特色餐飲等統整在地資源的觀光產業,於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的2019年,曾創下單年接待6千人次團客的佳績。
伐竹產業轉型 泰雅原鄉突圍新生
為了應對原住民保留地禁伐政策對桂竹產業的衝擊,一群泰雅族年輕人組織桃園市復興桂竹產業發展協會,積極倡議竹林定期採伐的重要。他們也著手開發體驗活動與竹工藝品,自創泰雅族竹飾品品牌「Qengay na Bamboo」,並開發出竹製手杖代工生產新商機,為家鄉桂竹產業尋找永續發展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