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專欄

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貧窮
消除飢餓,達成糧食安全,改善營養狀況及促進永續農業
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各年齡層人群的福祉
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讓全民享有終身學習的機會
實現性別平等,提高所有婦女及女童的權力
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及環境衛生並對其進行永續管理
確保所有人都可取得負擔得起、可靠及可持續的現代能源
促進包容且持久的永續性經濟成長,以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讓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建立可抵抗災害的基礎建設,促進包容且永續的工業,並推動創新
減少國家內部及國家之間的不平等
建設包容、安全、可抵抗災害及具備永續性的城市和人類居住區
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採取緊急措施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
保育及以可持續方式利用海洋與海洋資源,以確保永續發展
保護、恢復及促進陸地生態系統的永續使用,永續森林管理,對抗沙漠化,終止及逆轉土地劣化,並遏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促進和平且包容的社會,以落實永續發展;提供司法管道給所有人;在所有階層建立有效、負責且包容的制度
強化永續發展執行方法及活化永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

杉林布包 品牌的共治與共同成長

「杉林布包的初衷,是創造在地跟偏鄉的工作機會。」杉林布包專案經理人吳峰智一邊說明、一邊襯著縫紉媽媽們抬槓聲與此起彼落的針車聲。而她們手下正在製作的作品,是與麥當勞等各大知名品牌合作的提袋,一針一線都蘊含了杉林布包媽媽們不容小覷的專業。
促進包容且持久的永續性經濟成長,以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讓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建設包容、安全、可抵抗災害及具備永續性的城市和人類居住區

三峽共好 以文化溫暖在地

林峻丞從創立「甘樂文創」開始,透過跟社區共好的概念,逐漸走向社會企業經營的型態,更和夥伴們陸續創建「禾乃川國產豆製所」、「合習聚落」和「小草書屋∞青草職能學苑」等組織,讓人們從習、食、遊、創、愛五個面向,以及為當地打造的「看三峽」品牌,重新認識三峽。
促進包容且持久的永續性經濟成長,以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讓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強化永續發展執行方法及活化永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

授人以漁 圖文編輯轉化為商品

在網路快速發展、文字閱讀人口下降、紙媒影響力逐漸式微的年代,報業和出版社都在夾縫中求生存。在這艱困的紙媒寒冬,出身物理系的李取中卻力排眾議,創辦《大誌》雜誌,為街友創造了溫暖的就業機會。
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貧窮
促進包容且持久的永續性經濟成長,以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讓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啟動創生 發現地方需求

2012 年,廖誌汶以社會創新邏輯,在募資平台上實驗性地推出「稻田裡的餐桌」計畫。 透過全新商業模式,與農夫合作,運用當季特色食材,輔以活動設計,讓遊客體驗農 村生活,藉此傳播農村價值、銷售農產品,顛覆消費者對農村的印象,為農村覓得發 展契機。
促進包容且持久的永續性經濟成長,以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讓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建設包容、安全、可抵抗災害及具備永續性的城市和人類居住區

公益創新 用電商科技架起愛心橋樑

歲末寒冬之際,民眾愛心捐贈的物資湧進各教養院和家扶中心;但其實這些珍貴的資源若 沒有妥善分配,容易發生「物資過剩」或浪費的問題。艾谷思享創建構物資分享平台,導 入電子商務模式,把民眾的愛心送到最適合的社福單位,以期發揮最大效益
促進包容且持久的永續性經濟成長,以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讓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建設包容、安全、可抵抗災害及具備永續性的城市和人類居住區
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社會經濟專題:「小而美」的在地微光

建立臺灣社會經濟的根基,需要的不只是大型企業的GDP貢獻,更需要源自在地、小而美的地方力量。當思考社區活化、文化再生時,兼具公益目的與永續發展的在地經濟方案,就像一盞又一盞小而美的微光,凝聚出耀眼的光束,成為社會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貧窮
促進包容且持久的永續性經濟成長,以達到全面且有生產力的就業,讓每一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建設包容、安全、可抵抗災害及具備永續性的城市和人類居住區
強化永續發展執行方法及活化永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