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搜尋
首頁 /文章搜尋
顧永續 又賺錢 Takachar邀農民把垃圾變黃金
以科技力為後盾,著手解決農民痛點,讓農民在做環保的同時還能開闢新財源。Takachar兩位創辦人不但克服傳統農作的空污問題,還化垃圾為黃金,也為自己開創的社企找出永續經營之道。




Find Folk生態旅遊 用減碳數據讓遊客有感
泰國社企Find Folk創建Go Green Booking平台,每一個商品都為遊客計算出碳排量,還能抵換服務,引導遊客拋棄過往奢華的旅遊模式,改走生態永續路線,騎單車、品當地菜、深入瞭解小鎮文化,不但能邊旅遊邊減碳,也為小鎮找回工作機會,奪回以往被大企業獨占的觀光財。



時尚當武器 Nisa Clothing讓難民縫出彩色人生
當難民來到新世界生活,他們最需要的幫助不是源源不絕的援救物資,而是一份工作。一位紐西蘭女律師看到了這點,她創立一家小工坊,協助難民用自己的雙手自食其力,縫出新人生。有了工作更有了自信,難民們終於能重拾那曾經失去的夢想,繼續大步前行。



花蓮芥菜種會 打造中高齡就業應許之地
芥菜種會是台灣第一個立案的社福機構,最早在花蓮新城鄉成立習藝所,開辦免費技職學校,培訓原住民工作技能。2012年起因應高齡化社會,以培力原住民熟齡婦女及長者為重心,2020年推出「50+熟齡培力計畫」,鼓勵中高齡善用累積的智慧及能力,翻轉退休觀點,重新投入勞動力市場及社會服務場域。



台灣藺草學會 把藺編工藝發展成地方產業
台灣藺草學會成立於2009年,主要為苗栗苑裡地方居民所組成,致力於保存推廣藺編文化,透過設計師和工藝師跨域合作,為傳統藺編注入創新能量。近3年受疫情影響,更串聯線上線下資源整合,推動藺編技法紀錄及資料數位化發展等,持續推動藺編工藝傳承及產業發展。



太平藍 把台灣藍染帶上國際
曾接受過勞動部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輔導,台中市水源地文教基金會站穩腳步,邁向自給自足,是成功的典範。成長茁壯脫離多元計畫之後,仍持續提供在地青年、中高齡長者、身心障礙者友善工作環境,並不斷提升產品品質,以具市場性的商業模式,走出全新風貌,讓台灣的藍染商品成功走上國際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