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實
活動紀實
-
2014社會企業校園講座-中區第一場-中興大學(10/21台中)
不老夢想,不老騎士計畫,不老騎士平均81歲,心裡卻住著18歲的夢,而且他們用一輩子的經驗告訴你,只要有夢就有奇蹟!阿公阿嬤不老騎士摩托車環島活動,讓他們永保一顆年輕的心,幫助他們完成夢想,讓他們不因年齡而有所限制,依舊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很開心的生活,重新肯定自我的價值。
-
2014社會企業校園講座-北區第三場-清華大學(10/16新竹)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自民國91年起,與國內民間團體合作推動「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及「培力就業計畫」等促進就業政策以來,已補助許多民間團體成功建立各種服務模式及地方產業,創造失業者在地就業機會,未來將朝向擴大實行,包含產業轉型與整合或創新社會性事業等計畫,期望透過企業策略及商業運作方式,達成經濟與社會目標,扶持民間團體成為社會企業。
-
社企地球村-台中第三場次(10/8台中)
「Nepal棉樂悅事」創辦人林念慈小姐本是NGO工作者,在一次赴尼泊爾的旅行中發現當地婦女「月事」被汙名化及充滿陋習的情況,因此開始帶領志工投入尼泊爾婦女衛教與布衛生棉推廣工作,其後成立工作坊雇用當地婦女生產布衛生棉,展開村落婦女賦權就業計畫。
謝邦俊董事長自德國引入「DiD黑暗對話」成立在台分支,推動盲人權益,是台灣極少數以教育訓練做為商業模式的社會企業;「甘樂文創志業」則投入三峽當地的社區發展,以及社區學童的陪伴工作,林峻丞執行長並開辦刊物「甘樂誌」及舉辦藝文展演活動,維持組織營運。 -
社企地球村-台中第二場次(10/8台中)
何定照小姐是聯合報資深文化記者,自聯合報願景工程2013年開始關注社會企業專題,何小姐走訪了美國、歐洲多家社會企業,累積了眾多採訪實例。本次演講中分享了包含TOMS、Embrace等多個社企品牌,以及介紹包括美國學界對社企議題的參與、美國社企發展沿革、B Corp建立、台灣社企發展觀察、台灣第一個B Corp「DOMI」的建立等。
-
2014社會企業校園講座-北區第二場-中央大學(10/7桃園)
本場次的主題在討論國際志工服務,藉由擔任志工,服務人群,服務需要幫助的人,藉此深刻體驗生命的意義,及自我價值的摸索,藉由幫助別人肯定自己,了解自己。
主講人陳聖凱鼓勵我們找自己,探索自己發掘自己,尋找生命的意義,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曾經有人跟他說:「you have to find out who you are」,自此他開啟了一段尋找自己的旅程。每個人喜歡做的事不一樣,做什麼事情能讓你最快樂?我們每個人要好好問自己這個問題,陳聖凱藉由服務人群、志工服務讓他找到自我的價值。 -
社企地球村-台中第一場次(10/7台中)
「生態綠」創辦人余宛如小姐推廣公平貿易多年,於本次分享會中聚焦她走遍中南美、非洲實地了解供應商情況,為產品品質把關以及了解農民需求的豐富經驗分享,並且延伸討論她在現代化英國受到公平貿易理念薰陶,回到台灣推廣公平貿易,以及勤於奔波於第三世界國家尋找供應商,在各個不同階段中,面對風土民情、經濟發展、社會環境都有巨大差異的時空中,如何找到持續推廣公平貿易的動力、值得借鏡之處,以及階段目標設定。
-
103年度國際社會企業家論壇-第7、8場次(9/27台北)
每場內容包含專題演講(由國際社會企業創辦者或其組織代表成員負責)、分享論壇(邀請1位國內相關學者或專家參與對談互動)及Q&A交流時間等。
-
社企地球村-高雄第三場次(9/26高雄)
專題主講人鄧湘漪長期參與國際社區發展工作,近年關注印度流亡藏人社群。和之前幾場演講最不同的特點在於,鄧湘漪以一個質化研究視野,從學術角度出發,討論「國際援助」及「國際發展」之異同和內在結構問題,並逐漸擴及實踐層面的各種創新概念和世界趨勢、案例。
座談會來賓楊士翔、王銘峰,以他們積極實踐的創業歷程,與主持人鄧湘漪的深厚學術論點相呼應,創造出精采的互動。 -
社企地球村-高雄第二場次(9/26高雄)
「以立國際服務」是臺灣唯一由參與者付費進行海外志工服務的社會企業,首創「接力賽式」國際志工服務,讓每梯隊志工的成果能不斷延續扎根。創辦人陳聖凱在演講中除介紹「以立國際服務」的成立背景,還分享了在緬甸進行志工服務的種種心得。
-
社企地球村-高雄第一場次(9/25高雄)
輔仁大學社會企業研究中心是國內第一個針對社會企業領域為研究對象的學術單位,胡哲生教授身為中心主任,實地參訪、近距離觀察過印尼、菲律賓、雲南以及多個歐美國家社企。本次演講中向聽眾呈現了多個國家的社企發展案例,並且分享自身在越南北寧省農村中協助當地農村淨水工程建立,首次嘗試「公益創業」的經驗。
「黑暗對話社會企業」謝邦俊董事長、「生態綠」余宛如創辦人則在座談會中分享社會創業的經歷及各自服務特色。 -
社企地球村-台北第三場次(8/29台北)
褚士瑩先生是臺灣知名的公益旅行作家,同時是國際金融組織的專門監察機構BIC(銀行信息中心)的緬甸聯絡人。演講中褚先生分享了目前他在緬甸協助整合公民組織、NGO單位的經驗,並且討論NPO組織是否都應該轉型成社會企業的問題。
-
社企地球村-台北第二場次(8/29台北)
余宛如小姐為台灣公平貿易運動的先驅,致力於改善全球糧食生產失衡所造成的社會與環境問題,余小姐在本次演講中分享了一路走來推廣公平貿易的理念,以及「生態綠」的經營現況及未來展望,並提醒聽眾公平貿易最根本的原則:「尊重當地生產者」。
-
社企地球村-台北第一場次(8/28台北)
專題演講部分。「黑暗對話社會企業」謝邦俊董事長,針對其在德國留學、引進「黑暗對話」;於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工作等經驗,闡述他的觀察。
-
「愛在多元 幸福綿延」多元GO好玩‧社會企業 假日市集(8/23、24台中)
活動以展攤的型式辦理,邀集本年度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計畫經濟型用人單位,以「農」食市集為主題,銷售產品以在地美食及農特產為主。
-
社會企業國際交流(8/15南投)
本活動透過與不同國家之專家學者交流互動,讓國際了解本國社會企業執行概況,如何使用原本要被焚燒的稻草,朝向綠色文化產業發展,符合環保再利用等環境教育議題,並藉由提升稻草所衍生的特色產業之多元性與競爭力,幫助弱勢族群培養謀生專長及提升草屯鎮在地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