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故事
案例故事
-
推廣綠色休閒,重拾人與人之間情感的連結
雲林縣口湖鄉金湖休閒農業發展協會,透過金湖休閒農業區的旅遊服務,整合在地農漁業特色產品、景觀、生態與文化資源,發展休閒觀光、生態教育與產業體驗。除了提供在地就業機會,發展並提升員工能力之外,也運用盈餘回饋鄉里,照顧獨居老人和特殊教育的學生。
-
白米木屐村,用木屐走出社區的未來
社團法人宜蘭縣蘇澳鎮白米社區發展協會,透過發展木屐產業進行社區營造,並以「白米木屐館」的導覽解說、木屐工藝推廣和產品銷售,逐漸形成「白米商圈」。目前透過門、體驗服務與相關商品的銷售,達到自給自足。
-
上下游新聞市集 為農業找出路 替新聞尋生機
2015年,無國界記者組織公布各國新聞自由指數,台灣排名第51,是亞洲最優。但自由似乎沒有帶來相應的自律,眾多媒體爭搶獨家,忽略查證;跟蹤偷拍,挖掘隱私;腥羶情色,強力播送。
-
生態綠咖啡 用「消費」進行無聲的社會運動
「這個世界有一半的人營養過剩,以及一半的人餓著肚子睡覺,但如果你知道光靠消費就可以幫助他們,你願意做嗎?」余宛如笑著問了這個問題。
-
多扶接送 陪伴孕、幼、老、輪慢遊世界
「杏林春暖」一詞,本是頌讚醫生的仁心仁術,不過對作家「杏林子」來說,這個詞也充分流露她對身心障礙者的關懷。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她,一生與病痛為伍,卻仍捐出稿費幫助各種障礙者,並一手催生「復康巴士」。
-
勝利身障潛能發展中心 推倒身障就業的高牆
常有人詢問打算找工作的身心障礙者說:「你們能做什麼?」張英樹總是反問:「我們不能做什麼?」其實,這不是賭氣之話,而是出自內心深處的疑惑。